疫境之下 伴你同行
过去数月,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所有人都显得无力,社会节奏被打乱,不同社群对支持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有一班同工在这段时间继续紧守工作岗位,努力维持日常运作,服务大众。今期,我们集合了多个服务单位同工的分享,诉说在疫情下的工作点滴。
送饭无间断
救世军综合家居照顾服务队在疫情期间从没停止运作,护理员丽嫦与其他同工每天仍为行动不便、患有认知障碍症,或难以自理生活的基层长者奔走各区,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身体较弱的长者,甚至需要护理员上门协助家居清洁、洗澡,以及定时进行量血压、量血糖等基本检查。
每天早上10 点许,丽嫦就要开始准备长者的饭餐。由于疫情关系,中心改用了即弃饭盒,在外加毛巾包裹,确保饭菜送到长者手中时仍然温暖;这个看似微小的安排,却令长者格外窝心,送上的不仅是饭菜,更是疫情中的贴心关怀。
较早前有一名居住大埔的长者会员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卫生防护中心把曾经送饭予这名确诊患者的护理员界定为「非紧密接触人士」,当中包括丽嫦。丽嫦与其他送饭同工跟随指示,进行28 天医学监察,每天早晚量度体温,密切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丽嫦坦言在得知消息后,最初也感到担忧,
「还好我们在上门时做足防护措施,戴齐外科口罩和手套,如果要入屋,更会穿上保护衣及戴面罩。」
使她安慰的是,长者会员在疫情下都提高了卫生意识,更会反过来关心她,「老友记经常提我多饮水、多洗手,去完厕所记得要冚盖冲厕。」长者这份关怀,是让丽嫦最觉感动的事。
紧守院舍重要防线
为智障学员提供住宿及照顾服务的荔景院,疫情期间不仅要如常运作,还要全天候照顾逗留院舍的学员,所有职员毫不松懈,而环境清洁正是抗疫的重要防线。丽娥和阿志每天频频穿梭院舍各个角落,把全部设施彻底消毒,由于次数较以往频密,工作更形繁重;加上长时间戴着外科口罩,工作时局至满面汗水,还要闻着来自消毒用品的刺鼻气味,压力也增加不少。
除了肩负清洁重任和照顾学员的日常生活,面对学员因疫情无法回家度假的失落,两人不时担当安慰角色,丽娥说:「学员长时间留在院舍,家人又无法探望,情绪容易波动,他们很挂念家人,我们要特别留意他们的健康和情绪变化。」幸而院舍迅速安排视像通讯,让学员和家属透过电话相见,那个温馨的画面令阿志无法忘记,他忆述:
「学员见到家人,好开心好活跃,另一端的家长也感到很安慰,他们的笑容带来很多希望。」
街角中医护同行
疫情严重打击无家者的生活,尤其是露宿的街坊。救世军露宿者综合服务外展队没有停止探访,一直紧贴街坊的情况,以提供适切支持。外展队的护士Derek 联同社工及一班医护义工每星期走到街头,跟进街坊的健康状况,除了为他们进行基本健康检查,也讲解防疫知识。Derek 说,街坊接收消息的速度不如我们快,得到的信息也较少,他们对疫情的了解和认识未必很足够,
「这段时间我们也着力做健康教育,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口罩、何时用搓手液、肺炎的症状和要注意的地方等。」
当全城在闹「口罩荒」, 露宿的街坊同样也缺乏防疫物资,幸得社会各界和市民热心捐助,令街坊也能有防疫和生活用品解决燃眉之急;所以这段时间,Derek 与社工都加倍忙碌,处理和分发物资,再迅速转赠他们,「平时会接触街坊的人不多,疫情下有很多公司和团体主动跟我们合作,关心他们的需要,我们也感到颇意外。」社会的关怀,也是一份同行的力量。
学校上下同心支持学生
救世军卜维廉中学的洪楚英校长回想起当初政府宣布停课时,学生或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假期」感兴奋。可是当疫情日趋严峻,复课无期。洪校长说:「在停课不停学的原则下,师生均要面对学与教模式的转变,在家电子学习,说没有困难是骗你的。」他续说:「不少在学校假期时回乡的学生,他们要面对回港检疫隔离的问题;又有学生家庭缺乏抗疫物资,要寻求我们帮助;加上适逢文凭试(DSE)延迟开考,可谓挑战重重。」
以上种种对洪校长而言既是危,也是机。他坦言需要随机应变作决定。每天,他思考如何就最新的疫情及政府的政策作适时的应变措施。此外,学校除了要安排网上实时课堂外,还要筹集及安排物资给有困难的学生,包括计算机、数据卡、抗疫物资等,并为DSE 考生拍摄数条打气短片。虽然校方忙得不可开交,却令上下更团结,共度时艰,学生及家长也因而感受到校方悉心的安排和对学生的关爱。
负责任教DSE 旅游与款待科的殷佩贞老师除了每天透过网上实时教学外,也要支持更多因疫情而产生焦虑或负面情绪的学生。特别是应届DSE 的考生:「在DSE 第一次宣布延期时,学生庆幸自己多了温习时间,但随后知悉有机会取消DSE、以校内成绩作评估时,他们开始彷徨。因为如果取消DSE 的话,就等于错失了一次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甚至影响升学时入读心仪学科的机会。」一位平常沉默寡言、但成绩优秀的女学生曾以WhatsApp 告诉殷老师她有情绪,殷老师一方面肯定她对考试的认真态度,另一方面也要她学习放松自己。当她回了一句「谢谢」时,殷老师倍感窝心。
尽管她每天都透过荧幕和学生见面,但仍感觉与他们相距很遥远:
「那天,当我们见到DSE 学生回校拿准考证时,当下很想拥抱他们,但又要保持社交距离,只能彼此分享近况和互相祝福。最后,大家都舍不得离开。」
洪校长也表示在停课期间,时会想起停课前的校园师生生活片段,喊说:「好想与老师、同学一起踢场波,打下乒乓球。」
政府宣布学校分阶段复课,卜维廉中学已万事俱备。洪校长、殷老师及学校上下,都对复课充满期待,希望复课后,校园能尽快回复昔日的姿采,让师生乐在其中。
关顾牧养不要停
「疫情来了,我可以做甚么?」卜维廉队部队军官罗惠芳少校的答案是:走进社区。疫情刚开始,卜维廉部队( 教会) 已收到来自弟兄姊妹和社区人士的物资,包括口罩、米、油、超市及食肆礼券等,同工们随即整理物资包,又与区内救世军其他单位(包括东头耆才长者中心、竹园综合服务中心、卜维廉中学) 合作,把物资分发给有需要的长者及家庭。「有些长者因缺口罩过年后都无出过街,我们不但送来口罩,还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
沙田队亦不时向会友派送抗疫物资,亦透过本军的隆亨青少年中心接触社区,关心有需要的人士。「有些来自基层的区人士因缺乏口罩而感到彷徨,感恩有弟兄从事医疗用品行业,捐出了口罩给有需要的人。」沙田队部队军官曹锦昌少校说。
为配合防疫措施,教会实体聚会取消,牧者和弟兄姊妹预先录制整个主日崇拜,让会友在家中能保持敬拜主的生活。然而没有面对面双向接触,怎样做牧养和关怀工作?卜队的康年团、伉俪团、青年兵和儿童主日学都会透过网上视像通讯进行不同的活动或游戏,例如青年兵导师主持网上圣经问答比赛;儿童主日学导师向小朋友寄上母亲节手工卡,鼓励他们跟短片自制贺卡送给妈妈。当疫情比较缓和时,罗少校亦有探访患病的姊妹和有需要的老师。「牧养不要停,疫情中我们仍要保持联系。」
曹少校说,部队会了解会友收看网上崇拜的情况,播放效果是否理想,以增加彼此的沟通,好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此外,有些会友连续多个星期未能返部队聚会,心情难免失落,所以沙田队除了周一的休息日外,其余日子都开放,让个别有需要的会友回来,跟牧者倾诉,一起祷告,并互相鼓励。疫情稍有好转后,牧者有时亦会约个别会友外出吃饭,纾解情绪。
「至今我都没有太多日子在家工作!在这段『非常时期』,如没有积极地做好牧养关顾工作,会友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教会存在与否都不重要了,失去归属感,就会流失。」
为顾客及同僚多做一点
疫情给救世军油麻地家品店的店铺经理何珑敏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变化:「疫情初期,客人一下子减少了很多,而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及安全,我们也减少了在店铺的人手。我们只能分工合作,维持日常运作,同时要定时消毒清洁铺面及为客人量度体温等,也会提醒一些没有载口罩的客人配载口罩。最近,眼见疫情开始纾缓,客人纷纷回来了,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
何经理坦言当初面对疫情时少不免会有些担心,幸而,机构为员工提供防疫设备,而同僚之间也会互相关心及合作协调,一起共度这段时间:
「我保持平常心,尽量不让疫情影响自己的情绪及健康,同时关注同事健康,如发现他们感到不适,会叫他们多休息。此外,我们的客人也很贴心。有时,当我们太忙碌而错过为进店的客人探热时,他们会主动提醒我们,让我们为他们量体温。」
为宾客多行一步
疫情至今,游客数量大减,卜维廉宾馆主要接待本地客人或由外地回来、需接受隔离的港人。在前台工作的Alex于这段期间,除了要为客人处理日常的订房、入住及退房工作外,还要为不能离开房间的隔离客人提供送餐、日用品及送取要清洗的衣物等服务。宾馆大堂每天都会摆放轻食给客人做早餐,由于隔离客人未能下来,Alex会窝心地为他们送上早餐。
每次往隔离客人所住楼层时,Alex 都要穿上全副装备:口罩、面罩、手套和鞋套,把食物、物品或清洗过的衣物放在走廊的指定点后,再通知客人自取。除了面罩在消毒后会重用外,所有装备使用一次后都会实时弃置。
「要处理用过的装备,初时也有少许担忧,幸而宾馆提供充足培训,习惯程序后便不再担心。」
过去数月Alex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客人需要把唾液样本送去化验所,但当时其家人未能支持,所以客人向前台求助,结果Alex 找到合适的服务供货商协助这位客人。事后该客人很感激,更在网站给予宾馆正面的评价。
感激同工付出
严峻的疫情下,每一位同工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所承受的压力及工作量有增无减。感激他们在这段艰苦的时间亦紧守冈位,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继续提供服务及支持。我们衷心希望疫情尽快过去,让社会能松一口气,重拾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