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月,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所有人都顯得無力,社會節奏被打亂,不同社群對支援的需求更是有增無減。有一班同工在這段時間繼續緊守工作崗位,努力維持日常運作,服務大眾。今期,我們集合了多個服務單位同工的分享,訴說在疫情下的工作點滴。

送飯無間斷

救世軍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在疫情期間從沒停止運作,護理員麗嫦與其他同工每天仍為行動不便、患有認知障礙症,或難以自理生活的基層長者奔走各區,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身體較弱的長者,甚至需要護理員上門協助家居清潔、洗澡,以及定時進行量血壓、量血糖等基本檢查。

每天早上10 點許,麗嫦就要開始準備長者的飯餐。由于疫情關係,中心改用了即弃飯盒,在外加毛巾包裹,確保飯菜送到長者手中時仍然溫暖;這個看似微小的安排,卻令長者格外窩心,送上的不僅是飯菜,更是疫情中的貼心關懷。

較早前有一名居住大埔的長者會員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衞生防護中心把曾經送飯予這名確診患者的護理員界定為「非緊密接觸人士」,當中包括麗嫦。麗嫦與其他送飯同工跟隨指示,進行28 天醫學監察,每天早晚量度體溫,密切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麗嫦坦言在得知消息後,最初也感到擔憂,

「還好我們在上門時做足防護措施,戴齊外科口罩和手套,如果要入屋,更會穿上保護衣及戴面罩。」

使她安慰的是,長者會員在疫情下都提高了衞生意識,更會反過來關心她,「老友記經常提我多飲水、多洗手,去完廁所記得要冚蓋沖廁。」長者這份關懷,是讓麗嫦最覺感動的事。

緊守院舍重要防綫

爲智障學員提供住宿及照顧服務的荔景院,疫情期間不僅要如常運作,還要全天候照顧逗留院舍的學員,所有職員毫不鬆懈,而環境清潔正是抗疫的重要防線。麗娥和阿志每天頻頻穿梭院舍各個角落,把全部設施徹底消毒,由于次數較以往頻密,工作更形繁重;加上長時間戴著外科口罩,工作時局至滿面汗水,還要聞著來自消毒用品的刺鼻氣味,壓力也增加不少。

除了肩負清潔重任和照顧學員的日常生活,面對學員因疫情無法回家度假的失落,兩人不時擔當安慰角色,麗娥說:「學員長時間留在院舍,家人又無法探望,情緒容易波動,他們很挂念家人,我們要特別留意他們的健康和情緒變化。」幸而院舍迅速安排視像通訊,讓學員和家屬透過電話相見,那個溫馨的畫面令阿志無法忘記,他憶述:

「學員見到家人,好開心好活躍,另一端的家長也感到很安慰,他們的笑容帶來很多希望。」

街角中醫護同行

疫情嚴重打擊無家者的生活,尤其是露宿的街坊。救世軍露宿者綜合服務外展隊沒有停止探訪,一直緊貼街坊的情況,以提供適切支援。外展隊的護士Derek 聯同社工及一班醫護義工每星期走到街頭,跟進街坊的健康狀况,除了爲他們進行基本健康檢查,也講解防疫知識。Derek 說,街坊接收消息的速度不如我們快,得到的資訊也較少,他們對疫情的瞭解和認識未必很足够,

「這段時間我們也著力做健康教育,講解如何正確使用口罩、何時用搓手液、肺炎的症狀和要注意的地方等。」

當全城在鬧「口罩荒」, 露宿的街坊同樣也缺乏防疫物資,幸得社會各界和市民熱心捐助,令街坊也能有防疫和生活用品解決燃眉之急;所以這段時間,Derek 與社工都加倍忙碌,處理和分發物資,再迅速轉贈他們,「平時會接觸街坊的人不多,疫情下有很多公司和團體主動跟我們合作,關心他們的需要,我們也感到頗意外。」社會的關懷,也是一份同行的力量。

學校上下同心支援學生

救世軍卜維廉中學的洪楚英校長回想起當初政府宣佈停課時,學生或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假期」感興奮。可是當疫情日趨嚴峻,復課無期。洪校長說:「在停課不停學的原則下,師生均要面對學與教模式的轉變,在家電子學習,說沒有困難是騙你的。」他續說:「不少在學校假期時回鄉的學生,他們要面對回港檢疫隔離的問題;又有學生家庭缺乏抗疫物資,要尋求我們幫助;加上適逢文憑試(DSE)延遲開考,可謂挑戰重重。」

以上種種對洪校長而言既是危,也是機。他坦言需要隨機應變作決定。每天,他思考如何就最新的疫情及政府的政策作適時的應變措施。此外,學校除了要安排網上實時課堂外,還要籌集及安排物資給有困難的學生,包括電腦、數據卡、抗疫物資等,並為DSE 考生拍攝數條打氣短片。雖然校方忙得不可開交,卻令上下更團結,共度時艱,學生及家長也因而感受到校方悉心的安排和對學生的關愛。

負責任教DSE 旅遊與款待科的殷佩貞老師除了每天透過網上實時教學外,也要支援更多因疫情而産生焦慮或負面情緒的學生。特別是應屆DSE 的考生:「在DSE 第一次宣布延期時,學生慶幸自己多了溫習時間,但隨後知悉有機會取消DSE、以校內成績作評估時,他們開始徬徨。因為如果取消DSE 的話,就等于錯失了一次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甚至影響升學時入讀心儀學科的機會。」一位平常沉默寡言、但成績優秀的女學生曾以WhatsApp 告訴殷老師她有情緒,殷老師一方面肯定她對考試的認真態度,另一方面也要她學習放鬆自己。當她回了一句「謝謝」時,殷老師倍感窩心。

儘管她每天都透過熒幕和學生見面,但仍感覺與他們相距很遙遠:

「那天,當我們見到DSE 學生回校拿准考證時,當下很想擁抱他們,但又要保持社交距離,只能彼此分享近況和互相祝福。最後,大家都捨不得離開。」

洪校長也表示在停課期間,時會想起停課前的校園師生生活片段,喊說:「好想與老師、同學一起踢場波,打下乒乓波。」

政府宣布學校分階段復課,卜維廉中學已萬事俱備。洪校長、殷老師及學校上下,都對復課充滿期待,希望復課後,校園能盡快回復昔日的姿采,讓師生樂在其中。

關顧牧養不要停

「疫情來了,我可以做甚麼?」卜維廉隊部隊軍官羅惠芳少校的答案是:走進社區。疫情剛開始,卜維廉部隊( 教會) 已收到來自弟兄姊妹和社區人士的物資,包括口罩、米、油、超市及食肆禮券等,同工們隨即整理物資包,又與區內救世軍其他單位(包括東頭耆才長者中心、竹園綜合服務中心、卜維廉中學) 合作,把物資分發給有需要的長者及家庭。「有些長者因缺口罩過年後都無出過街,我們不但送來口罩,還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

沙田隊亦不時向會友派送抗疫物資,亦透過本軍的隆亨青少年中心接觸社區,關心有需要的人士。「有些來自基層的社區人士因缺乏口罩而感到徬徨,感恩有弟兄從事醫療用品行業,捐出了口罩給有需要的人。」沙田隊部隊軍官曹錦昌少校說。

爲配合防疫措施,教會實體聚會取消,牧者和弟兄姊妹預先錄製整個主日崇拜,讓會友在家中能保持敬拜主的生活。然而沒有面對面雙向接觸,怎樣做牧養和關懷工作?卜隊的康年團、伉儷團、青年兵和兒童主日學都會透過網上視像通訊進行不同的活動或遊戲,例如青年兵導師主持網上聖經問答比賽;兒童主日學導師向小朋友寄上母親節手工卡,鼓勵他們跟短片自製賀卡送給媽媽。當疫情比較緩和時,羅少校亦有探訪患病的姊妹和有需要的老師。「牧養不要停,疫情中我們仍要保持聯繫。」

曹少校說,部隊會瞭解會友收看網上崇拜的情况,播放效果是否理想,以增加彼此的溝通,好盡量滿足他們的需要。此外,有些會友連續多個星期未能返部隊聚會,心情難免失落,所以沙田隊除了周一的休息日外,其餘日子都開放,讓個別有需要的會友回來,跟牧者傾訴,一起禱告,並互相鼓勵。疫情稍有好轉後,牧者有時亦會約個別會友外出吃飯,紓解情緒。

「至今我都沒有太多日子在家工作!在這段『非常時期』,如沒有積極地做好牧養關顧工作,會友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在這教會存在與否都不重要了,失去歸屬感,就會流失。」

爲顧客及同僚多做一點

疫情給救世軍油麻地家品店的店鋪經理何瓏敏的日常工作帶來了變化:「疫情初期,客人一下子减少了很多,而爲了保障員工的健康及安全,我們也减少了在店鋪的人手。我們只能分工合作,維持日常運作,同時要定時消毒清潔鋪面及爲客人量度體溫等,也會提醒一些沒有載口罩的客人配載口罩。最近,眼見疫情開始紓緩,客人紛紛回來了,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

何經理坦言當初面對疫情時少不免會有些擔心,幸而,機構爲員工提供防疫設備,而同僚之間也會互相關心及合作協調,一起共度這段時間:

「我保持平常心,盡量不讓疫情影響自己的情緒及健康,同時關注同事健康,如發現他們感到不適,會叫他們多休息。此外,我們的客人也很貼心。有時,當我們太忙碌而錯過為進店的客人探熱時,他們會主動提醒我們,讓我們為他們量體溫。」

為賓客多行一步

疫情至今,游客數量大减,卜維廉賓館主要接待本地客人或由外地回來、需接受隔離的港人。在前臺工作的Alex于這段期間,除了要爲客人處理日常的訂房、入住及退房工作外,還要為不能離開房間的隔離客人提供送餐、日用品及送取要清洗的衣物等服務。賓館大堂每天都會擺放輕食給客人做早餐,由於隔離客人未能下來,Alex會窩心地為他們送上早餐。

每次往隔離客人所住樓層時,Alex 都要穿上全副裝備:口罩、面罩、手套和鞋套,把食物、物品或清洗過的衣物放在走廊的指定點後,再通知客人自取。除了面罩在消毒後會重用外,所有裝備使用一次後都會即時棄置。

「要處理用過的裝備,初時也有少許擔憂,幸而賓館提供充足培訓,習慣程序後便不再擔心。」

過去數月Alex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客人需要把唾液樣本送去化驗所,但當時其家人未能支援,所以客人向前臺求助,結果Alex 找到合適的服務供應商協助這位客人。事後該客人很感激,更在網站給予賓館正面的評價。

感激同工付出

嚴峻的疫情下,每一位同工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所承受的壓力及工作量有增無減。感激他們在這段艱苦的時間亦緊守岡位,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繼續提供服務及支援。我們衷心希望疫情盡快過去,讓社會能鬆一口氣,重拾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