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军创办人宣言:

「当女人仍在哭泣,如现在一样,我要战斗;
当孩子仍然挨饿,如现在一样,我要战斗;
当男人仍旧进出监狱,如现在一样,我要战斗;
当仍有一个醉汉,
当仍有一个可怜少女,迷失于街头,
当仍有一个黑暗灵魂,缺乏上帝之光,
我要战斗 ──
我要战斗到底! 」

卜维廉 (1829-1912)

我们的历史

救世军于1865年在英国伦敦由卜维廉及卜凯赛琳创立。基于强烈的感召,卜氏夫妇向贫困、无家可归、饥饿和被遗弃的人传扬基督的福音。

卜维廉原本打算安排这些初信的教徒于各教会参与聚会,可是他渐渐意识到当时恒常出席教会聚会的人并不适应与这群新信徒一同崇拜,便于伦敦东部的贫民区创立东伦敦基督徒布道团,福音事工迅速由伦敦东陲扩展至邻近城市。

「救世军」名称的由来源于卜维廉在1878年的基督徒会年报中,读到一句「基督徒布道团是一支志愿军队」。他遂把「志愿军」删去,再写上「救世军」一词,「救世军」之名自此被采用。卜维廉被追随者称为「大将」,信徒被称为救世军军兵,整支「军队」配备制服、旗帜、铜管乐队及军歌。

卜氏夫妇及其他军官以福音事工和社会服务事工的整全路线,竭力扩展神的国度。发展至今,救世军已遍及全球134个国家及地区,并奉耶稣的名在不分彼此的原则下帮助有需要的人。

救世军在香港

1930年,救世军应香港政府邀请,在香港开设宿舍照顾妇人和女童。救世军正式展开在香港的服务。救世军在提供社会关怀服务的同时,亦继续履行传扬福音的使命。救世军早期的教会聚会是在户外进行,直至1937年,首个部队(教会)于九龙城成立。

1940年代初,受战争影响社会涌现大批难民。救世军开设施食厂,每日为饥饿的难民提供食物。 1950年代,香港社会环境日趋稳定。救世军于是设立学校并开展社会服务,以迎合社会上日渐增加的社会福利需要。

往后数十年,救世军配合社会转变,继续扩展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开设学校、设立部队、营办循环再用计划及家品店以推广良心消费,并在有需要的国家进行紧急救援项目。

2020年,救世军庆祝服务香港90年。在过去接近一个世纪,救世军由一个服务被遗弃妇女的小团体,发展成为一个提供多元化服务的机构,为有需要的人带来希望与支援。

2023年,救世军服务香港进入第93个年头,同时迈向全新阶段。于2023年3月1日,正式升格为 「救世军港澳地域」,成为救世军在南太平洋及东亚洲区域的第九个地域,并将继续为迎合时代及社会变化,开展多元化的服务,为有需要人士提供适切援助。

救世军在澳门

于1999年设立救世军佑汉堂暨社区服务中心,并于2000年正式开幕,开启了救世军在澳门的服务。同年救世军在澳门开设第一间家品店,2018年开设第二间,售卖所收集的捐赠物品,部份物品会转赠予有需要人士。 2014年,救世军在澳门首个社会服务单位 — 救世军喜乐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入服务,照顾青少年及家庭的需要。 2017年,救世军在澳门首个教育服务单位 - 救世军(澳门)教育中心 - 正式投入服务,为有特殊学习需要孩子及家庭提供支援。

救世军在中国内地

救世军于1916年在中国北京开展工作,为因战乱而无家可归的难民提供援助。随后数十年,救世军先后在北京、石家庄及天津等地设立医院及孤儿院,照顾无数贫苦大众及孤儿。 1988年云南省耿马地区发生7.2级强烈地震,救世军更进一步投入了紧急救援、灾后重建及社会救助服务。 201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正式实施后,救世军(香港)云南办事处和救世军(香港)四川办事处相继按规定进行了登记。

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