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香港)为响应露宿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救世军露宿者综合服务自2016年起,将「标星服务模式(标星)」由伦敦引入香港,结合本军的服务手法,并建基于研究实证,以一套有系统的工具,量度和评估露宿者的需要及转变,针对短期与长期露宿现象,让社会工作人员及早厘定介入策略;当中关注十个协助露宿者脱离露宿的核心范畴,包括:(一)动机和承担责任、(二)自我照顾和生活技能、(三)金钱与自我管理、(四)社交网络与人际关系、(五)药物和酒精滥用、(六)身体健康、(七)情绪及精神健康、(八)善用时间、(九)租务及住屋管理,以及(十)违法行为;社会工作人员再从中归纳出影响露宿者的重要因素,协助他们订定目标,提升他们的改变动机及信心,在不同范畴作出改善。
健康、财政管理及社交显著改善(参考附件)
救世军去年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合作,就「标星」成效作出研究,发现「标星」能有系统地促进与露宿者倾谈的过程,包括协助他们订定目标,提供方向让他们逐步实践。研究以面谈问卷及焦点小组形式进行,共有125名服务使用者参与;当中94人曾接受「标星」服务,31人则是没有接受「标星」服务(只接受传统服务)的控制组,他们就住屋、健康、社会接纳状况、生活满意度、财政管理,以及服务主动意识六方面作出评分,并进行焦点小组,检视当中的转变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标星」服务的参加者,在健康、社会接纳状况、生活满意度,以及财政管理均有正面改善,其中在健康方面最为显著,包括身体及精神健康,焦虑指数亦见下降,显示「标星」服务有助纾缓他们的焦虑状况。
其次为财政管理,他们的收支纪录习惯指数上升、入不敷支指数及借贷还债指数均有下降,可见「标星」服务介入后,他们在财政管理的知识、行为及意识都有明显改善;而因为有纪录日常收入与开支,对生活所需花费有了更好的预算及控制,继而改善了入不敷支的情况,不用靠借贷应付生活所需,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另一项有显著改善的范畴为社会交往指数,接受「标星」服务的参加者增加了与亲友联络、消遣、娱乐、及参加救世军举办的活动,与社会接触及交往的机会增加。这亦是其中一个令他们精神健康有所改善的原因。
救世军露宿者综合服务蔡玲玲表示:「是次研究显示,『标星』很多方面对露宿者都有明显改善,救世军会持续将其应用在外展、个案辅导及怡安宿舍服务内;同时会加强社工的培训,让工作员能够透过『标星』介入,与个案共同推动生活上的转变。」
个案分享:
曾在快餐店留宿的John,2018年经转介入住救世军怡安宿舍。自尊心较强的他很少与人交心,而且有酗酒习惯,一直受高血压、痛风及脂肪肝等多个健康问题困扰。救世军社工以「标星」服务介入,与他就「社交网络与人际关系」及「身体健康」两方面定立目标,提升他的改变动机。在实践过程中,John尝试放下身段,开放自己,参与宿舍的各种社交和义工活动,认识舍友,又跟从社工建议,坚持每天晨操跑步,逐渐脱离对酒精的依赖,令生活变得充实有规律,现在更成为救世军的长期义工,服务小区。
关于救世军露宿者综合服务
服务对象为露宿或面临露宿危机的人士,提供包括外展服务、辅导服务、紧急基金、转介服务、短期宿位、实物援助、上楼后支持、社交技巧训练、就业辅导及训练、寒流期间支持、义工及小区教育等多方面支持;目标为协助露宿者脱离街头及重新融入社会,同时提升他们的技能,让他们自力更生,并进行预防再度露宿的小区教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