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湾下乡道对我们一家来说,是人间天堂。」海梅于上年年底从救世军「住+」土瓜湾下乡道社会房屋项目(下称「住+」)搬至现时新的公屋单位。尽管现在已成功上楼,海梅也不时怀念在「住+」的日子,那里的邻里互助及温暖的人情味让她难以忘怀,每次说起总会不禁泛起微笑。

压迫在劏房中

数年前,怀有身孕的海梅与年约2 岁的儿子及年老的父亲来港。当时她与丈夫离异,因听说深水埗的住屋租金较便宜,便搬到那里去。海梅一家四口租住的劏房面积只有150 呎,厨厕狭窄,帮儿子梳洗时他只能站在马桶上,才能腾出空间让海梅站着。生下妹妹后更是不方便,连转身也困难。因房内有横梁及顶柱,活动空间甚少,睡觉时更要曲着腿,害年老多病的父亲经常睡不好。最大问题是卫生情况不理想,厕所经常传出恶臭,怎样也冲不走,当马桶没水时,臭味更是浓烈得挥之不去,让一家四口非常困扰。

遇上救世军施以援手

因为生活环境不理想,加上学历较低,那时的海梅比任何人都感到自卑,每天背着妹妹接送哥哥上下学时,都会匆匆赶回家,不想与他人接触。有一位学校的家长注意到她,主动与海梅攀谈,得悉她的处境后更介绍她寻求救世军的帮助。最终,她遇上救世军深水埗家庭支持网络队。

网络队的社工们均很热心,会定期探望及慰问他们的情况,又帮助他们一家申请各种物资及津贴,如餸菜包等。「后来(2018 年),下乡道项目开始接受基层家庭申请入住,网络队的社工问我有没有兴趣。我那时很犹疑,因为才刚刚熟悉了现在居住的地区,又要搬去一个陌生环境,有点害怕。然而,他告诉我可先上去参观,后再决定,所以最后我们一家还是上去了。一打开门,哗!眼前一亮!我未见过这么大、舒服的地方。」她的儿子也对下乡道的单位一见钟情,于是便尝试申请,结果成功了,让他们开心了半天。

如天堂般的下乡道 邻里守望相助

海梅一家是首批入住「住+」的住户。房子变得宽敞了,环境及卫生都较以前理想, 住起来也更舒服了,海梅的爸爸终于能好好躺在床上,不用再曲着脚睡觉,一家人也因而舒坦了不少。为了让各邻里熟悉彼此,项目的社工团队定期举办不少活动,如聚餐、电影会及户外导赏等, 让住户们联谊及融入社区。海梅也因此认识了不少街坊,彼此聊天诉说近况,更不时交换有用物资:「大家都非常亲切及热心,有对夫妇曾送过鞋履给我的孩子们穿。我和儿子都很挂念他们,也特别想念社工举办的活动。最记得有一年的圣诞节,社工在附近牛棚艺术村举办寻宝游戏,那是我们第一次去那个地方。」她在「住+」居住期间,更因为接触到救世军九龙城部队(教会),开始建立信仰,部队军官( 牧师) 马少校也不时关心他们一家。

「对我们一家而言,『住+』是一个天堂,那里邻里情既浓厚又温暖,大家像弟兄姊妹般谈天说地,儿子又认识了不少朋友,我们也开心了不少,那里的点点滴滴都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新的住所已经稳定下来,但总觉得与邻居有隔膜。」她续说:「我真的很感激救世军这些年来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一直帮助我们,不然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办。」

住得有尊严 共建邻里情

2018 年,「住+」以「共住‧ 共管‧ 共生」为理念,以较相宜的租金提供适切的居住空间予基层家庭,让他们住得有尊严。项目至今,共有约二十户数像海梅一家在「住+」居住期间,成功过渡上楼,亦有不少新住户不断搬入短住。项目团队社工之一的阿基表示,很多像海梅的基层家庭除了面对居住环境狭窄、欠卫生、租金昂贵等问题,最大的困难是他们容易精神绷紧及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与社区疏离。「一直以来,我们项目定期举办联谊活动,拉近住户彼此的关系,又与住户协调,带领他们自发处理大厦管理问题,增加住户的归属感。我们又希望住户回馈社区,于是邀请有一技之长的住户做义工,如修理电器、开瑜伽班、办杂耍班,住户更自发形成互助网络,会相互帮忙照顾小朋友等。」

项目于今年年尾结束,除了帮助部份住户过渡上楼或跟进公屋轮候状况外,也会为个别居民订立个人化离宿准备,及为现时共居中的部分住户做配对,看看会否继续在新居所共住。

救世军即将营运新的社区房屋项目,欲了解更多我们的工作,请见:https://salvationarmy.org.hk/fund_raising/summerappeal/

更多故事:https://salvationarmy.org.hk/information-centre/publications/army-s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