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僅是一幢建築物,更是教育學生、支援老師及啟發家長的搖籃。在學校工作上,除了知識的教導外,以人為本才至為重要。從事教育工作達三十五年之久、現任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學校(下稱皇后山學校)校長的勞耀基一直堅信關愛與尊重師生及家長,培育學生發展及學懂愛人愛己,才是學校應該做的工作,這些信念可從他於救世軍學校的工作略見一斑。

支援每一個學生

勞校長經歷兩次新校開辦。2001年,位於東涌的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下稱林拔中學校)開校。當年大部份於東涌居住的均是基層的家庭,有見及此,學校首先做的,是關顧每個學生的需要。當時身為訓育主任的勞校長憶述:「我們為學生張羅各種物資、津貼;又會進行家庭探訪,並逐步改善學校設施,務求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機會。」

面對每個獨特的學生,勞校長也特別運用一些小技巧去教導他們:「那時我每個早會、小息都會透過廣播向學生分享聖經故事及日常小道理,提醒他們小事做好,才能做好大事。上課時我會記下乖學生的名字,有時他們做好如校服穿著整齊這種小事情,我均會稱讚,久而久之,學生便會自覺做好自己。」

愛護之情  點滴在心頭

葉敏華是林拔中學校開校時的首屆四年級學生,現於國際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她畢業後一直與勞校長保持聯絡。林拔中學校在她短短兩年的學習中,給予她無微不至的照顧:「小時我的家庭環境差,父母教育水平不高,因工作早出晚歸。學校了解我們有經濟困難,會為我們安排課外活動、津貼及交通補貼等。小時候的我以為這些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但離開林拔中學校後,才發現這些不是必然的。」

她續說:「那時我年紀雖小,卻能感受到老師真誠的關心。他們會稱讚成績好的學生,會大力表揚運動出色的學生,但同時也會尊重頑皮的學生。當時的勞主任每天會在校門迎接我們,在我們排隊上課室、下課時,又會逐個打招呼。在等候來往臨時校舍的校巴時,他會溫馨提醒我們不要站近馬路邊,小心花草有蚊蟲等。一字一句、一點一滴累積下來,都在我心中變得有份量。這些種種看似平常的舉動,對正在成長、需要關懷的我們,卻很珍貴。一所學校要培養出色的學生固然難,但更難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愛。在勞主任和一眾老師的努力下,林拔中學校兩件事都做到了。」

多管齊下   讓新校惠澤皇后山社區

後來,勞校長在校內推動以人為本,透過著重發掘、培育師生的優點及個人特質,建立他們的美善品格。這些教育理念亦被帶到剛於新學年開辦的皇后山學校。新校加強以人為本及正向教育,發掘及栽培學生的長處,訓練他們的抗逆力及個人成長,培養他們成為「愛生命、好學習、護環境、澤社區」的好公民;設立靈育課程,以基督教教育為基礎並配合正規校本課程,培育學生愛人愛己的生活態度;校牧與校方共同扶助心靈、情緒及生活上有需要的學生、家長及教職員。

對於皇后山學校,勞校長有這樣的目標:「現時首要做的事是從老師及家長入手,訓練老師及家長素質,打好學校基礎,故學校於未來兩年將為學校上下提供正向教育培訓,並提供機會讓他們發展自己所長。家長層面上,學校會成立家長學堂,為家長提供一些與管教及正向教育相關的講座培訓,分享管教子女技巧。如老師、家長的素質都未預備好,未能配合學校時,如何能為學生提供好的榜樣,成就他們的為人?」而牧養部份,校牧除了關顧師生外,也會與學校合力推動家長學堂及家教會方面的工作,藉此牧養關顧家長的需要。此外,學校處處都滲透基督教元素,如禮堂參考了教堂造型,而學校也建設一個鋪設採光落地彩色玻璃的小教堂,作學校活動、家教會會議及靈育學習之用等。

面對皇后山這個新發展又充滿挑戰的社區,勞校長坦言有信心皇后山學校未來能植根於該區,向社區傳遞愛與正能量:「教育從來任重道遠,我深信只要我們做好我們的工作,新校定能讓學生得到全人發展,長遠希望無論是學生、家長及老師都能『心向神 手助人』,能愛己之餘,也能以『施比受更有福』的精神去服務他人,以生命影響生命,惠澤每一個人。」

欲了解更多及支持我們的教育工作,請見:https://salvationarmy.org.hk/fund_raising/%e7%9a%87%e5%90%8e%e5%b1%b1%e5%ad%b8%e6%a0%a1/

更多故事:https://salvationarmy.org.hk/information-centre/publications/army-s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