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結興奮地領着眾人來到天台花園,展示親手栽種的茄子和青檸檬。已有96歲高齡的阿結仍清楚記得當初入住救世軍錦田長者之家的情景。

疫情期間,救世軍錦田長者之家正好開展「伊甸抉擇」The Eden Alternative® 的「去院舍化」服務模式,增加長者自主權,由長者「話事」,更鼓勵他們多接觸動植物。阿結就趁着隔離期間,透過手機自學成材,學會各種種植技巧,與院友和員工合力打造了這隅獨一無二的「伊甸花園」。

根據統計處的數據推算,2022年本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達152萬,佔整體人口約20%,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並推算於2037年長者人口將會突破3成,即每1.7名勞動人口需要照顧1名長者。

二次人生

阿結的童年,就是牽着媽媽的手四處奔波。當年戰爭即將爆發,媽媽拖着還是孩提的她,從番禺逃到香港。兩母女寄人籬下來到青山道的布廠工作,媽媽在老闆家裏打工做「妹仔」,她則在布廠裏做雜工。年幼的阿結就是這樣伴在媽媽的身旁,看着她為全家的幸福打拼。

縱然經歷過貧窮與戰亂,她仍保持樂觀性格,確信幸福非必然,而是要自己把握。如今兒孫都長大成人,再無牽掛的她,不想為家人添負擔,就在社工的協助下開始物色安老院。

「我們找過幾間院舍都不合心意,直至來到錦田,覺得環境清幽之餘,更可接觸大自然,就瞞着家人申請入住。」原本家人還擔心她無法適應,直至知道她跟院友、員工打成一片,就放心下來。

阿結的晚年,視錦田長者之家為她的家,並在此開展了她的二次人生。

伊甸花園

「有些盆栽不開花,我就上網查,自己安排一天吃橙,一天吃香蕉,然後拿果皮當肥料。」阿結打開手機分享研究成果。天台花園的花草區、烏龜池等,都是長者和員工協作創造的。

對阿結而言,這裏不是單純的院舍,而是她珍愛的家。她經常笑説,如果可以的話,她恨不得幫忙打掃、煮飯,因為她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做人每天都要珍惜,而我最珍惜就是院舍,還有跟這裏每個人的關係。」

共創理想之家

2019年,救世軍派員赴澳洲考察,汲取「伊甸抉擇」The Eden Alternative® 的服務模式和經驗,並透過員工培訓、環境優化,於2020年開始在救世軍錦田長者之家實踐「伊甸抉擇」的原則。

隨着體能、反應速度和認知功能下降,長者的日常生活往往需要旁人協助。由於失去生活的自主權,長者常感焦慮和缺乏自信。而「伊甸抉擇」旨在由長者主導,與院舍合作創設理想居住環境,讓他們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並透過建立天台花園,接觸植物和小動物;有時更會與毗鄰的救世軍錦田幼兒學校合辦活動,與小朋友互動遊玩,從而消除内心的孤獨、無助和寂寞感。

救世軍錦田長者之家院長陳燕玲女士分享,自從開展了「伊甸抉擇」後,她見證長者與員工多了歡樂和聯繫。不久之前,阿結正好經歷喪親之痛,但在員工的陪伴與傾訴下,她已慢慢走出陰霾。「我與阿結接觸比家人還多,她就像我的好搭檔。從院舍事宜,到個人感受和生活趣事,我們都無所不談。」

她認為「伊甸抉擇」是一個持續、永無休止的旅程。雖然他們還處於培育、發芽的階段,但她希望未來可繼續與院友們,一邊學習、一邊前進,持續優化院舍的服務和環境,為長者創造伊甸之家。

參考資料:

政府統計處(2020)。香港人口推算 2020-2069。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B1120015/att/B1120015082020XXXXB010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