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莘莘學子為了在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爭取最佳表現,都會展開了密集式的溫習,作為應屆考生的穎琳(化名)亦不例外,但她的時間表除了學習以外,還有幾項特別事務:「放學後我要去街市買餸,然後做家務、煮飯。淥碗麵和菜,我還是可以做到的。」穎琳靦腆地笑説。

穎琳是救世軍卜維廉中學(卜中)的中六生,年僅十八歲的她,近一半時間是獨自生活。直至小學二年級,她都跟姑媽同住,後來姑媽日漸年邁無法照顧她,便透過社工轉介來到兒童家舍,一待便是十年。雖然日常起居有人照顧,但在家舍的日子也逐漸養成她不依靠人的個性。

2023年是她的人生轉折點,除了迎戰今年的DSE,由於年齡限制關係,她被逼要搬離家舍。面對公開試和隨時流離失所的雙重壓力,平日樂觀的穎琳也不禁徬徨起來。

失所的困境

DSE公開試是人生挑戰,也是考生實踐理想的第一步。穎琳從小熱愛運動,小學開始打籃球,來到提倡運動普及的卜中後,她更接觸到攀石、飛索等新興運動。當問及理想的大學科目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浸大體育」。六年的卜中生涯,不但加深了她對運動的興趣,更萌生了在運動發展的想法。

然而,搬離家舍一事卻打亂了她的計劃。「社工帶我參觀過四間宿舍,其中一間在黃竹坑,來回學校要三小時;有些宿舍更限制住客必須有工作,但我未滿十八歲,根本就找不到。」對穎琳而言,即使能順利取得宿位,她亦需要很大勇氣和時間去適應生活上的轉變:「很沒安全感,而且宿舍只有公共空間,溫書都不方便。」她更不敢想像:「如果要出去打工的話,DSE是肯定無希望。」

眼見搬離家舍的日子漸近,卜中的洪楚英校長和藍文漢副校得知穎琳要搬離家舍一事,切法協助她渡過難關:「知道她的情況後,我們跟救世軍卜維廉隊的譚振輝少校商量,那時候有想到讓她入住救世軍㬢華樓的想法。」藍副校說。

應許的居所

救世軍學校與部隊(教會)一向有著緊密聯繫。救世軍卜維廉隊(卜隊)部隊軍官譚振輝少校,如此形容學校與部隊間的互補關係:「許多時候學校和社工給予學生的支援是有限制的,但部隊就可以接近學生和家庭,提供直接的協助。」譚少校續說:「我們不只是物質上提供幫助,更關顧一個人的心靈,他如何慢慢地被建立起來。」

譚少校坦言為穎琳尋找合適居所的難度很大,「當初我們都不知道會否有單位,但十分感恩,當時有兩間單位給我們參觀,其中一間還有櫃和書桌,很適合穎琳的情況。」

不一樣的新年

經各單位的通力合作和協調後,穎琳終成功搬入曦華樓。救世軍循環再用計劃更為她準備「入伙禮物」,將籌集所得的全新傢俬和日用品轉贈給她。縱使知道穎琳很快就適應曦華樓的生活,但同工和職員們仍非常關心她的情況。在農曆新年期間,特地來跟穎琳一起慶團年。「我沒想到那次會有這麼多人,感覺挺溫暖……疫情前我都在内地過節,在香港很少這麼多人一起過。」穎琳說。

「記得團年飯那天很冷,他們怕我著涼,過幾天就送了一部暖爐過來。」時常會感到孤單的穎琳,此刻開始感受到來自其他人的愛與關懷;往日的的不安和孤獨,也隨著身邊人的支援和陪伴,一掃而空。

雖然穎琳最終的成績仍是未知之數,但於洪校長和藍副校心中,她已經是贏家。臨考前,洪校長引用聖經向穎琳寄語:「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這是聖經的教導,就是要我們不要對『盡』掉以輕心……雖然還不知道穎琳的成績,但我覺得她已經贏了,因為她在這期間所經歷的,都讓她比其他同齡同學,更能做到自主人生,未來即使遇到更大的困難,她都有能力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