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香港)為回應露宿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救世軍露宿者綜合服務自2016年起,將「標星服務模式(標星)」由倫敦引入香港,結合本軍的服務手法,並建基於研究實證,以一套有系統的工具,量度和評估露宿者的需要及轉變,針對短期與長期露宿現象,讓社會工作人員及早釐定介入策略;當中關注十個協助露宿者脫離露宿的核心範疇,包括:(一)動機和承擔責任、(二)自我照顧和生活技能、(三)金錢與自我管理、(四)社交網絡與人際關係、(五)藥物和酒精濫用、(六)身體健康、(七)情緒及精神健康、(八)善用時間、(九)租務及住屋管理,以及(十)違法行為;社會工作人員再從中歸納出影響露宿者的重要因素,協助他們訂定目標,提升他們的改變動機及信心,在不同範疇作出改善。

健康、財政管理及社交顯著改善(參考附件)

救世軍去年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就「標星」成效作出研究,發現「標星」能有系統地促進與露宿者傾談的過程,包括協助他們訂定目標,提供方向讓他們逐步實踐。研究以面談問卷及焦點小組形式進行,共有125名服務使用者參與;當中94人曾接受「標星」服務,31人則是沒有接受「標星」服務(只接受傳統服務)的控制組,他們就住屋、健康、社會接納狀況、生活滿意度、財政管理,以及服務主動意識六方面作出評分,並進行焦點小組,檢視當中的轉變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標星」服務的參加者,在健康、社會接納狀況、生活滿意度,以及財政管理均有正面改善,其中在健康方面最為顯著,包括身體及精神健康,焦慮指數亦見下降,顯示「標星」服務有助紓緩他們的焦慮狀況。

其次為財政管理,他們的收支紀錄習慣指數上升、入不敷支指數及借貸還債指數均有下降,可見「標星」服務介入後,他們在財政管理的知識、行為及意識都有明顯改善;而因為有紀錄日常收入與開支,對生活所需花費有了更好的預算及控制,繼而改善了入不敷支的情況,不用靠借貸應付生活所需,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另一項有顯著改善的範疇為社會交往指數,接受「標星」服務的參加者增加了與親友聯絡、消遣、娛樂、及參加救世軍舉辦的活動,與社會接觸及交往的機會增加。這亦是其中一個令他們精神健康有所改善的原因。

救世軍露宿者綜合服務蔡玲玲表示:「是次研究顯示,『標星』很多方面對露宿者都有明顯改善,救世軍會持續將其應用在外展、個案輔導及怡安宿舍服務內;同時會加強社工的培訓,讓工作員能夠透過『標星』介入,與個案共同推動生活上的轉變。」

個案分享:

曾在快餐店留宿的John,2018年經轉介入住救世軍怡安宿舍。自尊心較強的他很少與人交心,而且有酗酒習慣,一直受高血壓、痛風及脂肪肝等多個健康問題困擾。救世軍社工以「標星」服務介入,與他就「社交網絡與人際關係」及「身體健康」兩方面定立目標,提升他的改變動機。在實踐過程中,John嘗試放下身段,開放自己,參與宿舍的各種社交和義工活動,認識舍友,又跟從社工建議,堅持每天晨操跑步,逐漸脫離對酒精的依賴,令生活變得充實有規律,現在更成為救世軍的長期義工,服務社區。

關於救世軍露宿者綜合服務

服務對象為露宿或面臨露宿危機的人士,提供包括外展服務、輔導服務、緊急基金、轉介服務、短期宿位、實物援助、上樓後支援、社交技巧訓練、就業輔導及訓練、寒流期間支援、義工及社區教育等多方面支援;目標為協助露宿者脫離街頭及重新融入社會,同時提升他們的技能,讓他們自力更生,並進行預防再度露宿的社區教育工作。
—————————————

附件:接受「標星」服務組及控制組的各項指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