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軍創辦人宣言:

「當女人仍在哭泣,如現在一樣,我要戰鬥;
當孩子仍然捱餓,如現在一樣,我要戰鬥;
當男人仍舊進出監獄,如現在一樣,我要戰鬥;
當仍有一個醉漢,
當仍有一個可憐少女,迷失於街頭,
當仍有一個黑暗靈魂,缺乏上帝之光,
我要戰鬥 ──
我要戰鬥到底!」

卜維廉 (1829-1912)

我們的歷史

救世軍於1865年在英國倫敦由卜維廉及卜凱賽琳創立。基於強烈的感召,卜氏夫婦向貧困、無家可歸、飢餓和被遺棄的人傳揚基督的福音。

卜維廉原本打算安排這些初信的教徒於各教會參與聚會,可是他漸漸意識到當時恆常出席教會聚會的人並不適應與這群新信徒一同崇拜,便於倫敦東部的貧民區創立東倫敦基督徒佈道團,福音事工迅速由倫敦東陲擴展至鄰近城市。

「救世軍」名稱的由來源於卜維廉在1878年的基督徒會年報中,讀到一句「基督徒佈道團是一支志願軍隊」。他遂把「志願軍」刪去,再寫上「救世軍」一詞,「救世軍」之名自此被採用。卜維廉被追隨者稱為「大將」,信徒被稱為救世軍軍兵,整支「軍隊」配備制服、旗幟、銅管樂隊及軍歌。

卜氏夫婦及其他軍官以福音事工和社會服務事工的整全路線,竭力擴展神的國度。發展至今,救世軍已遍及全球134個國家及地區,並奉耶穌的名在不分彼此的原則下幫助有需要的人。

救世軍在香港

1930年,救世軍應香港政府邀請,在香港開設宿舍照顧婦人和女童。救世軍正式展開在香港的服務。救世軍在提供社會關懷服務的同時,亦繼續履行傳揚福音的使命。救世軍早期的教會聚會是在戶外進行,直至1937年,首個部隊(教會)於九龍城成立。

1940年代初,受戰爭影響社會湧現大批難民。救世軍開設施食廠,每日為飢餓的難民提供食物。1950年代,香港社會環境日趨穩定。救世軍於是設立學校並開展社會服務,以迎合社會上日漸增加的社會福利需要。

往後數十年,救世軍配合社會轉變,繼續擴展多元化的社區服務、開設學校、設立部隊、營辦循環再用計劃及家品店以推廣良心消費,並在有需要的國家進行緊急救援項目。

2020年,救世軍慶祝服務香港90年。在過去接近一個世紀,救世軍由一個服務被遺棄婦女的小團體,發展成為一個提供多元化服務的機構,為有需要的人帶來希望與支援。

2023年,救世軍服務香港進入第93個年頭,同時邁向全新階段。於2023年3月1日,正式升格為 「救世軍港澳地域」,成為救世軍在南太平洋及東亞洲區域的第九個地域,並將繼續為迎合時代及社會變化,開展多元化的服務,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援助。

救世軍在澳門

於1999年設立救世軍祐漢堂暨社區服務中心,並於2000年正式開幕,開啟了救世軍在澳門的服務。同年救世軍在澳門開設第一間家品店,2018年開設第二間,售賣所收集的捐贈物品,部份物品會轉贈予有需要人士。2014年,救世軍在澳門首個社會服務單位 — 救世軍喜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正式投入服務,照顧青少年及家庭的需要。2017年,救世軍在澳門首個教育服務單位 - 救世軍(澳門)教育中心 - 正式投入服務,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孩子及家庭提供支援。

救世軍在中國內地

救世軍於1916年在中國北京開展工作,為因戰亂而無家可歸的難民提供援助。隨後數十年,救世軍先後在北京、石家莊及天津等地設立醫院及孤兒院,照顧無數貧苦大眾及孤兒。1988年雲南省耿馬地區發生7.2級強烈地震,救世軍更進一步投入了緊急救援、災後重建及社會救助服務。2017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正式實施後,救世軍(香港)雲南辦事處和救世軍(香港)四川辦事處相繼按規定進行了登記。

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