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循環再用計劃,較為市民熟識的大概是於港澳共有17間的家品店,以及遍佈各區的物資回收點。而舊物被捐贈後踏上了怎樣的旅程,才尋覓到它們的「新主人」呢?接下來就跟大家走進循環再用計劃的不同單位,了解回收的流程!
第一站:物資回收點
循環再用計劃不時與屋苑、學校、企業或社區團體合辦回收運動,現時於港澳設有逾200個物資回收點。被捐贈的舊物每天由循環再用計劃車隊收集,運送到物流中心處理。
第二站:物流中心及倉庫
到達物流中心的物品會先由職員量度重量,然後進行分類及檢查。而小型電器更需要經合資格電業師傅細心檢查,確保零件沒有缺損及合乎安全標準,才能全新包裝,以待運至各家品店。而職員每年處理超過3000公噸的物品實在不易。大家捐贈前若能先確認物品是否適合回收,並將舊物清潔乾淨,便能令回收流程更有效率!
第三站:救世軍家品店
物品送達家品店後,店員就會按店長指示將物品整理、上架,供市民以較相宜的價格選購。雖然一般家品店的員工不算多,但團隊合作融洽,亦與街坊、顧客建立起深厚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家品店亦為中年婦女和弱勢社群提供就業及培訓機會。現時,有家品店提供就業機會予復康人士,例如沙田及屯門家品店為恒安綜合職業復康服務的學員及經轉介的殘疾人士提供在職訓練及就業機會,提升他們的獨立工作和與顧客溝通的能力,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南昌店亦聘請聽障人士擔任店員,接受在職培訓。此外,家品店收益扣除營運開支後更會用作推廣救世軍社區關懷服務用途。
捐贈物除了會於家品店等待市民將它們帶回新家,部份物品亦會透過社工贈予獨居長者、露宿者、更生人士及領取綜援人士等弱勢社群。2020年時,一批由有心人捐出的玩具便經循環再用計劃轉贈兒童醫院的病童。
循環再用計劃至今已服務香港超過60年。除了一直積極推廣「減廢」、「再用」,將市民及企業捐贈的二手物品或剩餘新物資轉化為有用的物資;「慈善」及「助人」亦同樣是計劃的重要使命。計劃透過作為社企的家品店,讓市民綠色消費的同時,支持本軍為有需要的一群提供就業、日常物資等支援。
更多故事:https://salvationarmy.org.hk/information-centre/publications/army-scene/
有關循環再用計劃更多資訊:
https://salvationarmy.org.hk/our-work/recycling-program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