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公義12 講

將反思化為行動,我們從救世軍澳洲南部地域出版的《50 Ways to do Justice》中選取並介紹12個「行公義」的方法!

由心出發?

馬太福音25章31-46節記載的是聖經中最富挑戰性的經文之一。當你明白箇中的真理,你看待露宿者或乞丐的方法將不再一樣。耶穌的教導清晰的告訴我們,如何回應別人的需要反映出我們有多愛他,多忠於他。他的教導使人能夠勇敢為貧窮的人展現公義和憐憫。德蘭修女在加爾各答服事街上的垂死者,正是因為她明暸,回應他們的需要就是回應耶穌的需要。她不斷重申:「他們每一個都是耶穌的偽裝。」

救世軍前大將高雲士(John Gowans)也深明此道。他寫了一首動人的詩:

噢,主啊!
你以偽裝出現,但是
我知道那是你!
今天你雙眼是黑色的,
明天是藍色的。
你有時候是黃皮膚,
有時候是棕色皮膚。
你會圍上腰布,
又會披上破爛長袍。
你骨瘦如柴的手
遮掩著你的臉,
但是我主,我知道那是你,
不管你如何偽裝。
你向我露齒而笑,
我看到你受痳瘋侵害的唇。
彎曲的四肢,膨脹的肚皮?是你的!
主,你不斷變臉偽裝,
但我能看穿。
我知道每個有需要的靈魂
都是你!

你有追求公義的熱心和熱誠嗎?讀讀馬太福音25章,你就會發現,遇到患病者、露宿者、孤單的人、有迫切需要的人,都是我們服事基督的機會。投放在他們身上的時間並不是浪費,是有永恆價值的。馬太福音25章記著,服事同胞就是服事耶穌自己,神奇的地方是,這樣做,就能觸動神的心。

尋求公義並不容易。有時神會呼召我們,與諸多要求、心靈破碎、憤世嫉俗的人同工,而他們的出現也許並不合時。這時要緊記,耶穌就存在於他們的需要中,等待我們的服事,這會成為一種鼓勵。

英國溫莎堡(Windsor Castle)內掛著一幅著名畫作,描繪出聖馬丁把披風分成兩半,一半送給乞丐的情景。馬丁是個第四世紀的基督徒羅馬士兵。一個寒冷的冬天,馬丁正進入一個城市,有個乞丐攔住他,乞求協助。馬丁身上沒有任何金錢,但乞丐面色發青,全身發抖,所以馬丁從馬背上下來,除下溫暖的羅馬士兵披風,用劍分成兩半,一半交給乞丐。當晚,馬丁作了個夢,夢見天國充滿天使,而耶穌就站在他們中間,穿著半件羅馬士兵披風。其中一個天使問耶穌:「為甚麼你穿著那殘舊的披風?是誰給你的?」耶穌柔和的回答說:「是我僕人馬丁給我的。」

這是我們施公義和憐憫的一大鼓舞。讓我們「行道」,而不只是「聽道」。一個佚名作家有以下的觀察,請緊記不要掉進類似的陷阱:

  • 我飢餓時,你們成立了人文協會,討論我的情況。
  • 我在監裡,你們靜悄悄離開,走入教堂裡祈求我獲釋。
  • 我赤身時,你們在頭腦中辯論我的外觀是否道德。
  • 我生病時,你們跪下為自己的健康感謝神。
  • 我露宿時,你們向我傳福音,說神的愛是我的避難所。
  • 我孤單時,你們撇下我,轉身為我禱告。
  • 你們看似聖潔,十分親近神,但你們知道我的飢餓、孤單、寒冷嗎?
  • 追求公義的心將引領我們走向社會邊緣,勇敢愛人和憐憫人,因為服事他們就是服事耶穌。

Paul Moulds撰
譯自救世軍南澳區域出版《50 Ways to do Justice》

「心碎」是一種叫人憂傷的負面經歷;我們會因見到不公義的事情而心碎,可是若只硬著心,那我們就永不能成為公義的捍衛者。

為周遭不公義的事情而感到心碎並不是個愉快的經歷!我們需要敞開心扉,敢於受傷,心存恩慈,這些都不是常人所擅長的!

如何能讓我們願意經歷心碎?我們必須透過細讀神的話語,而聖經中有超過二千段有關公義的經文。此外,我們更需要以憐憫的心、張開的眼,去感受細察那些每天經歷不公義對待的男、女及小孩,感受因不公義所來給他們的傷痛。

因此,當前的挑戰就是我們要踏進那容易受傷的地方,甚至置身其中,好讓我們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以行動來回應的人。

深入了解?

聖經公義是指神希望基督徒在世界活出公義的要求。以下是聖經公義的簡介,但我鼓勵你更深入探索。

公義是基於神的屬性——公義是神的屬性,因此聖經中有關公義的篇幅很多。公義本來就是神的特質。申命記32章4節記著說:「他的作為完全、他所行的無不公平.是誠實無偽的神、又公義、又正直。」

要認識神,就要行公義——耶利米書9章23節將認識神和行公義連結起來,成為先知經常討論的主題。先知認為,如果你沒有委身行公義,就不能宣稱自己認識神。如果要認識並了解神,就一定要明白神對公義的熱愛。

聖經公義並不是指要守法,或要維護社會現狀,而是指活出神彰顯的公義。活出公義就是持續行動,釋放受壓制的、阻止壓迫者、安慰受傷的心靈、給飢餓的人充飢。

真正的公義能回復正確的關係,聖經公義是與關係連結的。聖經公義的根就是建立並維持人與人之間正確的關係。

按聖經角度,公義就是盡一切所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持健康、公平、有生氣。聖經公義是讓錯誤的關係走回正軌,並且挽回或重新營造可以建立正確關係的環境。

在現今社會的刑事司法制度中,人人平等,舊約時代的刑事或民事司法制度也是一樣,但聖經公義是帶偏袒的。

社會公義與司法系統的焦點截然不同。聖經指的社會公義,是需要偏袒於部分人的。神的公義需要人特別關注貧乏的、孤兒寡婦、寄居的人。公義有否真正得以彰顯,視乎社會中最弱勢的一群得到怎樣的支援。(出埃及記22章21-24節)

從聖經理解,照顧貧乏者的需要並不是一種「慈善」,而是行出公義的工作,引領世界走向合乎神心意的方向。慈善能「奴化」人,但公義使弱勢者有能力,完全投入於社會中。

神的公義透過耶穌的肉身彰顯,耶穌代表著神的公義在世上得勝。他所說的是關乎當時大眾關注的,就是神的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不公義。耶穌形容他所作的工是為貧窮的人帶來公義(路加福音4章18節)。

神呼召他的民在現今的世代追求公義,如果你仍然存有任何疑問,惟一需要做的就是研讀耶穌的生命、靈工、死亡、復活。

我們要承繼他的使命,站在貧窮和被壓制的那一邊。

Campbell Roberts撰
譯自救世軍南澳區域出版《50 Ways to do Justice》

(原文由南澳區域出版,請自行本地化)

這似乎是艱鉅的任務,卻是改變社會的一個關鍵。政治家是策略性地被放置,對被提出的政策,並在社會上執行政策時,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很多時候政治看似混亂,但它值得我們投資時間,去認識它的不同層次,以及政治家所擁有的決策權。
或者你會從地方議會著手。你的地方議會成員是誰,他們關注的範疇是甚麼?之後,便是州政府。總理是誰,州政府層面可作出甚麼樣的決定?

之後,聯邦政府。眾議院和參議院有甚麼分別?你的地區議會成員是誰,他們最關注的議題及職責是甚麼?

你最關注的範疇是甚麼,婦女或難民?在政府的各層面裏,誰人有就這些議題發表意見?你知道他們在這議題方面的訴求,支持或主張是甚麼? 你同意他們嗎?
在每個議題上都知道向誰提出倡議,你的影響力毫無疑問會向前邁進一步。接受挑戰——更認識政治。

【對話 / 故事】

面對其他人並且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是真正學習的關鍵。最好是在非正式埸合這樣做。你可以邀請人們來,喝著咖啡,聆聽尋求庇護者、難民、單親媽媽、戰爭倖存者、露宿者等分享,聽聽他們正在面對或曾經面對的不公。

認識別人,了解他們的真實故事,是明白聖經公義原則的必須。明白當中的原則,並非只是「紙上談兵」,而是明白真實的人真實面對的不公,理解他們的生命、他們的故事。

【集思廣益】

選一個你感興趣的公義議題, 然後跟朋友及家人分享。跟志同道合的人及機構連結,建立一個支援網絡。

埃德蒙‧伯克在十八世紀曾說過一句名言:「邪惡要取得勝利,好人只需袖手旁觀。」我們常常覺得說些甚麼很重要,尤其當我們非常熱衷於自己手上的議題。但是,有時候這會為我們(甚至別人)帶來很多麻煩。相比起不清楚事實卻亂說話的人,對公義議題閉口不言的人還不算最差。你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權力來自知識。追求公義必須建基在知識之上。獲取知識並不困難,卻需要時間和努力。盡量閱讀一些你感興趣的議題,包括相同意見及反對意見的。了解更多關鍵的討論,你必會獲益良多,並在公義的議題上有助發展思維及制定策略。

想更認識社會公義議題,的確有很多資源可供參考。救世軍的資源包括:
書名: JUST IMAGINE: The world for God
作者: Danielle Strickland and Campbell Roberts
出版: Melbourne: SALVO Publishing, 2008
網站: Justsalvos.com
會議: I’ll fight (Sydney – salvos,org.su/illfight) Surrender Conference (surrenderconference.org)

當你理解這些議題,便可以跟朋友及家人展開對話。他們比陌生人及同事更易開口談論,當你們站在同一陣線,他們自然成為你偉大的盟友。

在公義這個議題上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卻不需要用拘謹的方法 – 你可以參加講座、聚會、跟樂施會的店員說說話。跟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雖然只是初次接觸,你就已經在建立一個支援網絡。沿途上跟這些人合作進行公義的活動,並在你的公義議題上爭取改變,集眾人之力遠比一個人更有果效。要記得,鐵磨鐵,磨出刃來。

【走進圖書館】

去圖書館走走,了解一下社區所發生的事。思考一下那些議題對你是重要的,並在能夠發揮你所長的範疇裏成為義工。

常言道,立足本地,放眼全球。實踐公義的人,沒有比這個更優勝的策略了。我們不是一夜間或獨力去解決世界的飢餓或貧窮問題,環境問題,難民及流離失所的人,或戰爭等。

我發現,如果你想改變,你必須對你能夠接觸的議題,才能解決它的問題。尋找這些議題的最佳地點,就是社區的中心點 — 許多情況下,是當地的圖書館。圖書館是搜集資料和資源的好地方,很多時候一次就能夠見到社區最大的橫切面。

圖書館也是收集社區的義工團體特定項目或資料的地方。尋找你有興趣的項目,直接打電話給那團體或機構,告訴他們你想貢獻所長。他們會感激你打電話來!

運用你的恩賜,為這世界帶來改變。若我們忽視這些與生俱來的恩賜,不單浪費了神所賜給我們的,也為自己帶來極大的壞處!我們有些人擅長演講或寫作,有些擅長行政工作或組織力較強,有些則擅長貿易,有些擅長藝術,有些是優秀的研究員或思想家;所以我們不必多此一舉!想一想你與生俱來最擅長的,並告訴義工團體。他們一定能夠在你最擅長的領域裏讓你發揮所長。

譯自救世軍南澳區域出版《50 Ways to do Justice》

朱古力是甜中帶苦的,而朱古力與不公義也息息相關,享用甜點時就是談及這話題的最好時機。

第一步是了解事實。說出事實的威力是不容小覷的。如果掌握到準確的資訊,可以改變別人對事情的看法。從前認為是影響不大的小事,可能變得不容忽視。正確的資料亦能叫人無從反駁。

在有紀錄的文件上,有很多在西非種植可可時虐待兒童的個案。朱古力生產商知道在他們取得主要生產材料的農場上發生甚麼事,他們容許這些虐待個案,無動於衷。

現時西非約有284,000名9至17歲兒童在極危險的環境下工作,種植可可。而當中更有12,000名兒童相信是人口販運(當成奴隸)的受害者。2000年,美國國務院在一份有關象牙海岸人權的報告上寫著:

「估計象牙海岸約有15,000馬里童工種植可可和咖啡豆。當中很多低於12歲,以140澳元(約100,000非洲法郎)販賣成為契約奴工,每天工作12小時,每年只賺得135至189澳元(約95,000至125,000非洲法郎)。」

2008年,美國國務院得悉,西非仍然有被販運到當地種植可可的兒童。國務院又指,即使童工不是被販賣到,也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下工作。他們會接觸到對身體有害的滅蟲劑,用砍刀清除雜草和打開可可豆莢,還需要搬運大量重物。

他們本應可以玩耍、上學,與家人共聚天倫,有健康的身體,然而,他們卻被迫拿著砍刀,在種植場辛勞工作,工時還長於澳洲的成年人。他們被困於種植場,遠離家人,受苦待、虐打,沒有童年。

Luke Geary撰

參考
西非可可種植場的童工:綜合在喀麥隆、象牙海岸、加納、尼日利亞的發現,由美國國際開發援助署、美國勞工部、國際勞工組織、非洲農作物可持續樹、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贊助,2002年8月 (Child Labour in the Cocoa Sector of West Africa: A synthesis of findings in Cameroon, Cote d’Ivoire, Chana, and Nigeria, Under the auspices of USAID/USDOL/ILO, Sustainable Tree Crops Program,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August 2002)
象牙海岸:國別人權報告——2007 (Cote d’Ivoire: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 2007)
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2008年3月11日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ur, US Department State, 11 March 2008) www.state.gov/g/drl/rls/hrrpt/2007/100477.htm

譯自救世軍南澳區域出版《50 Ways to do Justice》

尋求庇護者是澳洲社會和政治上的熱門議題。了解背後的真相能夠幫助基督徒公義處理相關事情。身為基督徒,我們倡導社會公義,但要有成效,我們必先對事實有充分了解,遺憾的是媒體報道經常誤導人。為使大家有充分了解,以下是六個有關尋求庇護者的事實:

a. 尋求庇護者和難民分別何在?

尋求庇護者尋求國際庇護,然而他們的難民身份還未得以確認。難民,則是指在1951年通過的《難民地位公約》下確認為難民者。公約定義「難民」為:「具有正當理由而畏懼會因為種族、宗教、國籍、特定社會團體的成員身分或政治見解的原因,受到迫害,因而居留在其本國之外,並且不能或,由於其畏懼,不願接受其本國保護的任何人。」(菲律賓,2010)

b. 未獲授權入境的人並非「真正」難民,他們是非法入境者。

典型非法入境者是不合法律要求(即未持有有效簽證)而進入國家者。然而,根據1948年於聯合國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第十四條,人人有權尋求他國庇護,而51通過的《難民地位公約》,防止各國對因生命或自由受威脅,而直接從其本國「非法」進入者施以懲罰。

聯合國難民署強調,任何人有正當理由而畏懼會受迫害,皆不應被標籤為「非法入境者」,因為從本質上說,受逼害者要逃走就只有非法進入其他國家,或偽造文件。

根據澳洲法律,不論用甚麼方式入境,尋求庇護者均被界定為「不合法非公民(unlawful non-citizens)」。然而,「不合法」並不是指尋求庇護者犯了刑事罪行。在澳洲法律下,抵達澳洲並尋求庇護並非刑事罪行。

坐船抵達的尋求庇護者通常沒持有有效簽證,或沒獲得其他入境授權,人們對尋求庇護者法律地位的誤解,可能源於此。而經空路的,雖然不一定,但通常持有有效簽證。

遺憾的是我們透過傳媒聽到的,通常不準確地標籤了尋求庇護者為「非法」或非真正難民。事實是,尋求庇護者當中有84%是真確的難民。(公義澳洲(A Just Australia),2010)

c. 尋求庇護者是否大多坐船抵達?

在澳洲,大部分尋求庇護者是經空路抵達的,估計有96-99%。他們通常持有效簽證入境,後來才申請庇護。申請者當中只有少部分坐船抵達。然而,坐船的真正難民比率較高。(Phillips,2010)

d. 針對尋求庇護者的嚴苛政策能否預防人口走私或未經授權抵達?

不能。為了阻嚇人口走私者而懲罰尋求庇護者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如臨時保護簽證(TPV’s)等嚴苛政策並不能阻止未經授權抵達。事實上,1999年剛推出TPV’s後,未經授權坐船抵達者大幅上升。數據顯示,政策推出後,尋求庇護的婦女和小孩由約25%增加至約40%,他們還是經危險的海路來到澳洲。(Phillips 和Spinks,2010)

其實,只有地區及國際間互相合作,解決衝突,為難民提供長遠的解決辦法,他們才不用再經過危險的旅程而尋得安全。(公義澳洲,2010)

e. 坐船抵達的人會「插隊」,影響在營裡耐心等候的真正難民,令他們的申請較遲才獲聯合國難民署處理。

人們對尋求庇護者有點誤解,尤其以為坐船抵達的會「插隊」,延誤難民營中更有需要的難民的申請。可是,「排隊」等待處理並非真實情況。事實上,只有少部分的尋求庇護者有在聯合國難民署註冊。難民署估計,全世界難民中,每年只有少於1%難民獲重新安置。

很多尋求庇護者來自沒有聯合國難民署辦公室,又沒有澳洲大使館的國家。即使其本國有難民署辦公室,難民因為宵禁、路障、旅遊限制等,也未必能註冊。有時,只是表達自己有需要離開,已足以構成生命威脅。(公義澳洲,2010)

沒持有有效簽證而坐船抵達的難民,根本沒隊可插。他們和其他人獲發簽證的考慮準則並不一樣。坐船抵達的難民不會影響到以其他方法抵達的入境者。同樣,在海外難民營等待到來澳洲的難民也不會受影響。原因是澳洲政府是按不同「級別」和「分級別」發出簽證的。坐船抵達的難民和在海外難民營等候的屬於不同的「分級別」。

所以,坐船抵達的根本無隊可插,因為同一個分級別中就只有他們。

f. 是否有太多人來澳洲宣稱尋求庇護?

從國際層面來說,宣稱尋求庇護者大多在歐洲、美國、加拿大。2009年,收到最多尋求庇護申請的工業化國家是美國,有49,000個申請。其次是法國,有42,000個申請。然後有333,00個申請的加拿大。相對來說,澳洲接到的個案比較少。2009年,澳洲收到6,170個尋求庇護申請。當年,44個工業化國家共收到377,160個申請,澳洲接到的只佔1.6%。(Phillips和Spinks,2010)

Sonya Pell和Luke Geary撰

參考
Phillips(2010),尋求庇護者和難民——事實是甚麼?澳洲議會圖書館社會政策部(Phillips (2010), Asylum Seekers and Refugees – what are the facts? Social Policy Section, Australian Parliamentary Library)
Phillips和Spinks,2010 澳洲1967年後坐船抵境個案:2010年1月更新,澳洲政策線上版 – http://www.apo.org.au/node/20344 (Phillips & Spinks, 2010 Boat arrivals in Australia since 1976: January 2010 update, Australian Policy Online http://www.apo.org.au/node/20344)
公義澳洲(2009),尋求庇護者:迷思和事實,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維護難民團體——公義澳洲 (A Just Australia (2009), Asylum seekers : myths and fact’. Wednesday October 28, 2009, the refugee advocacy group – A Just Australia.)

譯自救世軍南澳區域出版《50 Ways to do Justice》

感受和經歷?

在我們身處的地方,政府有清晰的政策禁止種族歧視。我們也不會容許帶種族歧視的笑話和行為。雖然我們不容許歧視行為的立場清晰,但我們是否真正明白為何我們會如此執著?

我們發現只有小部分種族主義者是源於他們的本質,相反他們一些帶歧視的行為(說話、表現、態度)是出於他們的無知。而最佳的教育方法,便是帶他們去體驗那些被歧視者的經歷。若能安排他們到我們的教會去分享所經歷的,將會是很有果效的教育。若是由我們當中的會友去分享這些經歷,將會帶來更大的果效。

試想當我們發現在神的家裏,我們所愛的肢體因其種族遇到不公義對待時,我們必定會感到震驚,慨嘆為何社會上會有人因著別人的種族而做出這些歧視的行為。這正挑戰我們去反省,這些歧視行為和態度是何等的不恰當、是何等的錯誤。我們更可考慮在教會找一個角落,以「感同身受」為主題作些佈署,這會是教育會友們明白及關注社會上不公義事情的有效方法。

譯自救世軍南澳區域出版《50 Ways to do Justice》

貧富宴

貧富宴是Tony Campolo的書中其中一個行出公義的主意。其實就是辦一場宴會,每人都付相同的費用,然後隨機獲得寫上1、2或3的號碼紙,分成三組。第一組會獲邀到大房間中,享受「精緻餐飲(Fine Dining)」,滿桌子擺滿最好的食物。第二組也會進到同一房間,正正坐在第一組旁,但餐桌沒有佈置得那麼精緻,有些位置沒有餐椅,食物也相對普通得多。當第三組進去,就只能坐在地板上,分嚐幾碗白飯(不提供餐具)。三組共處一室,使各人置身於面對不公平境況的不安中。

辦貧富宴簡單來說就是把貧窮和物質過盛置於同一處,突顯世界的現況。出席者不知道會拿到哪張號碼紙,也不知道將要發生甚麼事。這引起一些相當有趣的反應,例如:「我明明有付全費的。」,然後通常人們會請求其他人給自己分一點食物。

這是一個讓人更認識貧窮的寶貴機會。例如可以談談有關全球貧窮和肥胖的數字,邀請嘉賓講員,或者播放相關影片。makepovertyhistory.org、thepovertyproject.org或themicahchallenge.org載有些相關資訊。
Danielle Strickland撰


活於貧窮線下

以下資訊來自全球消除貧困計畫(Global Poverty Project)獲授權轉載。

國際貧窮線現時定於1.25美金一天,相等於2澳元(或大概6.21港元)。全球消除貧困計畫鼓勵澳洲人以每天2澳元生活一星期,希望他們更關注活於赤貧所面對的困難。

全球消除貧困計畫的Richard Fleming與橡樹基金(Oaktree Foundation)的Nick Allardice於2008年首次見面,當時他們正在孟加拉的貧民窟,分享對赤貧問題和扶貧的熱心。多年來他們多次對話,談到很難真正明白活於赤貧的人有多缺少自由和選擇。

在2009年9月的其中一次對話中,他們討論以每天1.25美元是甚麼的情況。1.25美元就是活於赤貧者一天的收入。他們每天就只有這一丁點錢,給家人買吃的、繳付房租、學費或負擔其他日常開支。

Richard和Nick想像不到在發展中國家中,人們用美金1.25元可以買到甚麼,所以Nick挑戰Richard在澳洲以每天1.25美元生活一個月。

Richard的生活很快便變得截然不同。用那點錢買食物時,種類、味道、營養都不在他考慮範圍中。連自行車車輪不夠氣這芝麻綠豆的小事,也足以纏繞Richard一整天。

Nick和Richard發現這是個新方法,是個寶貴的契機,可提升人們對赤貧問題的關注,幫助上萬澳洲人看見貧窮的現實,繼而籌集金錢,支持消除赤貧的工作。

「活於貧窮線下(Live Below the Line)」計劃由此誕生。

2010年,全球消除貧困計畫和橡樹基金聯手,使計劃在首年已傳遍澳洲。

Richard Fleming用以下文字分享他接受挑戰的經驗:

「以每天少於2澳元生活是我人生中最有啟發性的經驗。我保證你也會有同感。
我更深明白活於赤貧者每天面對的困難;明白14億赤貧人口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缺少選擇;明白貧窮惡性循環有多難打破。

最寶貴的是我的親友現在也開始明白那14億人,對他們每天面對的困難感同身受。

千言萬語也不能表達我有多希望你也接受挑選,那將會是你前所未有的寶貴經驗。」

Robyn Evans撰
譯自救世軍南澳區域出版《50 Ways to do Justice》

付出?

關注公義的人應該能從馬太福音25章獲益良多。該卷不只記載耶穌發人心省的一句——「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還記載了挑戰生命的「按才受託比喻」。故事中,有一個人要出遠門,就把家業和銀子交給僕人管理。主人出遠門時,有兩個僕人發揮創意,盡職運用託付給他們的賺取更多。第三個僕人卻過分保護主人所託付的,不願作任何事或承擔任何風險,將銀子埋在地裡,沒有好好運用,到主人回來時銀子沒有任何增長,最終受到責備。

神透過慷慨的人或其他途徑,將很多資源和恩賜交予教會保管。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些交付給我們的資源?上面耶穌所說的故事就是一記當頭棒喝。世界需要有創意又慷慨的教會,想像如何善用資源和恩賜。教會很多時候就像第三個僕人一樣,將所有的埋在地裡,與世隔絕,而沒有大膽的為神國善用資源。

當我們所在的地方正面對住屋問題,不少人露宿街頭,有多少教會是一星期六天是關門,只有星期天開放幾小時?當街上仍然有孩童流連,沒人看管和關心,教會有多少輛汽車閒置在停車場裡?當有人孤寂得要死,沒有朋友,沒有盼望,教會又有多少次愛筵是只供弟兄姊妹享受,互相作伴的?主人將資源交給教會,教會卻只將資源集中使用於內部,主人又會有甚麼看法?

讓其他人接觸到教會資源無疑是有風險的。招募義工、了解社會需要、撰寫工作程序、管理社區活動等,是需要想像力和下苦功的,但惟有這樣善用資源,才能得到主人讚賞是「又善良又忠心的僕人」。

救世軍悉尼街頭中心(Streetlevel)就在實踐比喻中的挑戰。Streetlevel是坐落城市中心的一座完善設施,然而因為澳洲救助中心不足,Streetlevel周遭的街上每晚都睡滿露宿者。面對這處境,怎樣才是「公義」的回應?救世軍蒙福得著金錢、人力、設施,應該如何運用?Streetlevel正著手研究一星期幾晚開放,為露宿者提供安全、溫暖、願意接待人的地方安睡。我們正投放資源到「公義」且符合聖經教導的事情上,以回應社會迫切需要。這樣有風險嗎?要下苦功嗎?要發揮創意嗎?當然!但是我們希望把主人託付的資源埋在地裡,待他回來時叫他不高興嗎?

事實是,建造富麗堂皇的教堂或舉辦各項的儀式慶典並不能彰顯神的榮耀。惟有彼此相愛,將愛傳開到社會的邊緣人士身上,才能將榮耀歸神。

一位第三世紀的神父聖約翰一世(Saint John Chrysostom)曾經說過:

「你想榮耀基督的身體嗎?他赤身露體時,不要蔑視他;他在街上又冷又赤身時,不要忽略他,而只顧在教會裡以絲綢服裝榮耀他。」

救世軍傳統是顛覆的,是願意為貧窮和社會邊緣人士冒險回應的。我們全力投放建築和資源到這類服務,今天又如何?當我們認真看待耶穌的教導,為他的國度有智慧地善用才幹和恩賜,當我們開放教會或設施,將我們所有的資源投放於其他人身上,便能開啟彰顯公義之門。

Paul Moulds撰
譯自救世軍南澳區域出版《50 Ways to do Justice》

消除鴻溝-讀寫能力

可曾想像當你不能閱讀路牌或藥水瓶上的服用指示時,那會是如何?這正是澳洲「土著」們所面對的困難。「文盲」往往是因早年得不到正常教育。

「土著」及「非土著」孩童之間的讀寫能力鴻溝是相當明顯的。一些數學及讀寫能力評估指出,在一些「土著」為主的社群中,學童在這兩方面的表現,是效水平低75%。而在我所身處的社區,由於當中97%居民為「土著」,在這方面的表現評分更是全省最低的。

其中一個解決這不公義的情況,就是要走進當地的教育系統中,為當地的小學提供義務教學。我們可要求學校,每周讓我們走進它們的識字班,每次用上一小時去協助老師教學。在這一小時裏,我們會協助那些在學習上遇上最大困難的學生,提升他們的讀寫能力。老師們會透過一些活動,直接明快地提升他們的讀寫能力,這些活動包括鼓勵他們高聲朗讀、閱讀認字卡,甚至玩一些與文字有關的遊戲等。而從老師的分享得知,那些學習上遇到較大困難的兒童往往得不到應有的支援。

這正好為我們的大學生、退休人士、家庭主婦等提供機會,在日間上課時間,去參與這些看似簡單,但卻能有效地實踐公義的行動。

在草根機構當義工

由小事開始,慢慢漸長知識,盡量吸收。嘗試提出問題。

當義工是很重要的,不只是因為很多有意義的公義行動資金不足,也是因為如果不從當義工開始,你很難可以開始在草根機構裡工作。

義工位置得來不易,有時還很大競爭,你必須認真看待才行。當你走進一個機構,問他們你有沒有甚麼可以幫上忙時,請確保你知道他們的服務範圍,知道你的技能如何能配合,使他們擺上心力推動的公義運動能更上一層樓。

如果你對某個公義議題沒太多經驗,但又十分有熱誠以任何你能勝任的方式幫忙,請開心見誠。讓機構知道你可能技能或教育有點不足,但確實很想幫忙,做一些粗活也行。你可以從簡單的行政工作開始,例如影印、存檔、接電話等。這些工作可能不太吸引你,但你可以從中了解機構如何運作,並認識機構的職員,更了解他們和他們的工作。同時,你將有機會浸淫在有關該機構的知識中,可以提出問題、讀相關書籍和影片、參與服務計劃等。不知不覺間,你就會明白身邊發生的事情,裝備好自己,有更好的技能和知識,切實為機構出一分力。

Luke Geary撰

譯自救世軍澳洲南部地域出版《50 Ways to do Justice》

改變習慣?

公平貿易已受談論多年,但這議題永遠不會過時。有人這樣說:「當你說到膩的時候,別人可能只是第一次聽見。」

購買公平貿易產品能使世界不同地方的耕作者、生產者、收割者受惠。
「公平貿易是為發展中國家的農夫和工人爭取更好的價錢、像樣的工作環境、地方可持續力和公平貿易條款。一直以來,貿易不公平之處在於剝削生產者,最窮、最弱勢的。公平貿易正是對準這一點,要求公司付出可持續產品價格,幫助生產者提升地位和對自身生活的控制權。(http://www.fta.org.au/about)

救世軍從過去到現在仍在對抗的邪惡根源,你只要轉變一下茶葉、咖啡或巧克力牌子,就能出一分力減少甚至消除之。公平貿易的概念是種倡導,把奴隸制度、壓迫虐待、貧窮等一點一滴的瓦解。

事實上,多購買公平貿易產品能繼續:
– 控制市場上的價格,為農夫出售的產品爭取公平價錢,消除議價能力失衝,從而減少發展中國家農夫貧窮的情況;
– 透過公平貿易認證的工作規範減少強迫工作;
– 透過公平貿易認證的童工規範減少最惡劣的童工情況;
– 透過監察工作環境、減少赤貧、改善產品生產者的待遇,減少剝削和人口販運的機會。

身為救世軍軍人,我們要專注於重大議題,著眼於扶貧、打擊勞動剝削和人口販運。然而,方法不限於尋求立法變革、改變政策,或站在所有人面前為公義發聲。這些對公義運動固然十分重要,不過並非所有參與公義運動的人都能做到。著眼於重大議題不等於要有雄才偉略、豐厚資金、淵博學識,有時最簡單的革新反而最有力。而行動遠比說話湊效。

身為救世軍軍人,我們相信公義是我們的使命和聖經教導中的基本要素,應該律己以嚴,不能卻步不前,說甚麼「實行公平貿易系統太不方便」或「公平貿易產品比其他無認證產品稍為更貴」。我們要身先士卒,絕不能卻步,絕不能遲疑。

可以從家中開始,訂購公平貿易茶葉、咖啡、巧克力。又可與學校教師談談,讓學校購買公平貿易產品,於學校餐廳和教師茶水間供應,從而使其他國家孩子的待遇像本地孩子的一樣。與公司經理談談,購買公平貿易產品,於辦公室供應。

過往,購買公平貿易產品有時是不太方便,或有點困難,但隨著愈來愈多企業提供這些產品,事情變得簡單方便了。你可以在http://www.fairtradehk.org/en/找到提供公平貿易產品的地方。

茶葉、咖啡、巧克力等公平貿易產品現在有不同品牌和口味,如果你第一次買了不喜歡的,別放棄,請繼續尋找合口味的。

雖然公平貿易產品通常價格較高,但你所多花的一點點不止是幫助一個人,而是整個群體,絕對值得。

身為基督徒,我們務必對抗不公。非常直接的方法,就是以公平貿易改變消費模式,於全球引起連鎖效應,大大改善無數人的生活。千萬別輕看你的行動的影響力,一些簡單舉動就可以帶來改變。

Luke Geary及Robyn Evans撰
公平貿易已受談論多年,但這議題永遠不會過時。有人這樣說:「當你說到膩的時候,別人可能只是第一次聽見。」

購買公平貿易產品能使世界不同地方的耕作者、生產者、收割者受惠。
「公平貿易是為發展中國家的農夫和工人爭取更好的價錢、像樣的工作環境、地方可持續力和公平貿易條款。一直以來,貿易不公平之處在於剝削生產者,最窮、最弱勢的。公平貿易正是對準這一點,要求公司付出可持續產品價格,幫助生產者提升地位和對自身生活的控制權。(http://www.fta.org.au/about)

救世軍從過去到現在仍在對抗的邪惡根源,你只要轉變一下茶葉、咖啡或巧克力牌子,就能出一分力減少甚至消除之。公平貿易的概念是種倡導,把奴隸制度、壓迫虐待、貧窮等一點一滴的瓦解。

事實上,多購買公平貿易產品能繼續:
– 控制市場上的價格,為農夫出售的產品爭取公平價錢,消除議價能力失衝,從而減少發展中國家農夫貧窮的情況;
– 透過公平貿易認證的工作規範減少強迫工作;
– 透過公平貿易認證的童工規範減少最惡劣的童工情況;
– 透過監察工作環境、減少赤貧、改善產品生產者的待遇,減少剝削和人口販運的機會。

身為救世軍軍人,我們要專注於重大議題,著眼於扶貧、打擊勞動剝削和人口販運。然而,方法不限於尋求立法變革、改變政策,或站在所有人面前為公義發聲。這些對公義運動固然十分重要,不過並非所有參與公義運動的人都能做到。著眼於重大議題不等於要有雄才偉略、豐厚資金、淵博學識,有時最簡單的革新反而最有力。而行動遠比說話湊效。

身為救世軍軍人,我們相信公義是我們的使命和聖經教導中的基本要素,應該律己以嚴,不能卻步不前,說甚麼「實行公平貿易系統太不方便」或「公平貿易產品比其他無認證產品稍為更貴」。我們要身先士卒,絕不能卻步,絕不能遲疑。

可以從家中開始,訂購公平貿易茶葉、咖啡、巧克力。又可與學校教師談談,讓學校購買公平貿易產品,於學校餐廳和教師茶水間供應,從而使其他國家孩子的待遇像本地孩子的一樣。與公司經理談談,購買公平貿易產品,於辦公室供應。

過往,購買公平貿易產品有時是不太方便,或有點困難,但隨著愈來愈多企業提供這些產品,事情變得簡單方便了。你可以在http://www.fairtradehk.org/en/找到提供公平貿易產品的地方。

茶葉、咖啡、巧克力等公平貿易產品現在有不同品牌和口味,如果你第一次買了不喜歡的,別放棄,請繼續尋找合口味的。

雖然公平貿易產品通常價格較高,但你所多花的一點點不止是幫助一個人,而是整個群體,絕對值得。

身為基督徒,我們務必對抗不公。非常直接的方法,就是以公平貿易改變消費模式,於全球引起連鎖效應,大大改善無數人的生活。千萬別輕看你的行動的影響力,一些簡單舉動就可以帶來改變。

Luke Geary及Robyn Evans撰

譯自救世軍南澳區域出版《50 Ways to do Justice》

明信片計劃

「停止販運(Stop The Traffik)」國際隊剛告訴我天大的喜訊,就是一家製造巧克力的國際大公司正因為明信片計劃,改變原來的做法。明信片計劃由澳洲停止販運(Stop The Traffik Australia)發起,做法是派發幾千張明信片,然後寄給某指定公司,促請它改變原本做法,以「公平貿易」、「沒有奴役」的方式製造巧克力。

這是我參加過最有效率的計劃。只是兩年時間,就已經有三家大公司改變了很多生產方法,以符合道德改革要求。最理想是這些公司的合作伙伴或聯盟公司也參與計劃,因為數量就是關鍵,不過現時這方法已經比我們想像中更有效率了。

水和肉

環境問題和氣候變化影響到我們每一個,所以我們全都要參與改善問題。

可以保護環境的事很多,包括循環再用,使用省電燈泡、省水淋浴頭,清理垃圾等。

水源在世界很多地方是個一直持續的問題,而澳洲亦受了幾十年乾旱的影響。水是生存的必需,也是我們成為公義管家,管理神創造之物的必需。「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世紀1:26)

我們每天所作的決定都在影響著環境。你知道製造出1公斤牛肉要消耗50,000至100,000公升水嗎?當我們省水的同時,也要留意我們所吃的有否影響環境。

雖然紅肉是我們飲食中必要的一環,也是有些方法可以減少用水的。你可以定期有一天不吃肉,又或者減少吃肉,減至一半,或三分之一。

Robyn Evans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