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分享
改變的動力:露宿者做義工肯定自我
阿文成為救世軍「動漢子義工」超過一年了,幫助基層家庭搬屋不下十次。他說:「好開心,終於『扚起心肝』肯去做一件事,有錢我都未必真的去做。」
用心,賣力,換來一份久違的自信。十年露宿,習慣了被貼上「受助者」的標籤,他幾乎忘記,自己也有獲肯定和賞識的機會。
多年前,阿文因經濟困難,無力租屋,先後到過公園、碼頭、球場等地露宿,「試過八號風球在碼頭,睡也睡不到,又無處可躲」,最後只能瑟縮柱後避風。一日三餐,要麼靠善心人施捨,要麼求熟人接濟,甚至「把垃圾袋裏的食物翻出來,洗乾淨,拿去7-11『叮』來吃」,不得已才選擇買。
即使生存艱難,阿文卻堅持要整潔,背包裏總有沐浴露和洗頭水。「至少一日沖一次涼啦,周街都是塵!」這是他的尊嚴,他的底線。「有些人覺得你為甚麼不租房?反正政府可以資助。他們不會想到,板間房大部份都有木蝨。」他覺得,睡在街頭還乾淨得多。
轉變無門
有瓦遮頭,變成一個遙遠的夢。阿文靠做散工,如搭佈景的工作等,也容易超過單身人士輪候公屋的入息上限;而沒有住址證明,就難覓長工,生活捉襟見肘。「不會整個月有工開,可能返兩三日,休息十日八日後,才再有一日半日工作。拉上補下,儲不了錢。吃的喝的都要錢,哪有剩?尤其樣樣都貴,掙幾百元都不知夠用多久。」
朝不保晚的日子,阿文想結束,卻感到力不從心。「不想別人幫忙,不想樣樣靠人,就看自己能力是否做到...... 最終還是不行。」年近40了,即使街頭不乏善心人照應,他亦不禁想:「真的這樣過下半世?」經過一番思量,最後找上救世軍幫忙。
2015年底開始,他參加了救世軍「動‧ 漢子」社區義務工作,與其他同路人一起為基層家庭搬屋和做小型裝修工程,包括鋪地板、髹油漆等。受助家庭只需繳交廉宜的人工費,而「漢子們」亦能獲得津貼幫補生活。
發現自我價值
過程中,阿文不但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兄弟,更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合作。「我常用自己的一套,不聽任何人意見。」他反思:「一起共事一定要夾,你有你做,我有我做,就做極都做不完。」一句「大局為重」,他願意退一步,少跟他人爭執。合作的成果,不只令受助家庭得益,更叫阿文頓時發現原來自己也有能力幫助別人。這份存在的價值和成功感,對長期被標籤為「弱勢」的他而言,真的來之不易。
既然能幫助別人改善生活環境,他也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嗎?
2016年開始,阿文立下決心改變未來,先入住救世軍怡安宿舍,並短暫入職救世軍露宿者綜合服務中心做雜務。他努力節省開支,並透過救世軍的協助,每月儲蓄港幣4,000至6,000元。「遲些租屋、出去其他地方工作,車費、吃飯都要錢,所以先儲多點。」
阿文自言性格比從前更樂觀、積極,對昔日露宿的地方已感到陌生,頭也不回了。他現時目標清晰:「最重要租到一間獨立的房,無木蝨的,那就足夠了。」
「動‧ 漢子」社區義務工作
露宿者和前露宿者組成義工隊,經訓練後,為基層家庭提供小型裝修、搬屋、家居清潔等服務,並獲得津貼幫補生活。在合作的過程中,義工學習互相溝通和支持;而幫助別人的成功感能提升他們的自信,有助他們尋找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