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在職場上的表現經常備受批評,為了幫助青年人提升就業能力,救世軍在2013年起,與香港中文大學評估培訓中心合作編訂一份涵蓋12個評估範疇的「就業力評估」工具,目的是提供具前瞻性的全面數據,讓政府政策、教育制度、商界參與、社福服務,以至父母都能明白高中學生發展就業力上的需要。

該評估工具在過去3年持續為接受「救世軍就業服務」的青年人(15至29歲)進行評估,並在2016年初進行全港性的抽樣調查,為本港高中學生就業力進行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調查發現,具有工作經驗的高中生,其就業力相對較高;在生涯規劃上,他們重視父母的意見 ;而與父母關係良好,父母又對其生涯規劃有合理期望的組別,其就業力亦會較高。這結果回應了救世軍的使命宣言:「家庭是孩子活動的中心,建立一個核心身份,進入成人階段。」

親子關係重要

在2016年首6個月所進行的研究中,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訪問了全港18區中學合共2,236位高中學生 (表一)。在所有12個就業力範疇中,以「願意求助」(3.60分) 及「能多元思考」(3.59分) 的分數相對最高,而以「勇於面對」(2.92分) 及「有自尊」(3.09分) 的分數相對最低 (表二)。

在有工作經驗的高中學生中,當問及哪些工作經驗能適用於將來的工作時,經歸納後最多高中學生表示的是「工作技能」(34.3%),其次分別是「小心 / 謹慎」(14.6%)、「人際關係」(11.1%) 及「溝通」(10.6%)(表三)。若計算「就業力評估」,有工作經驗的高中學生在12個範疇中的評分,均比沒有工作經驗的為高,當中以「樂觀」、「能多元思考」及「有責任感」在統計學上有顯著的分別 (p<0.05)(表四)。

只計算被訪者回答在生涯規劃上需要徵詢別人時,首兩項最重要的人選分別是「父母 (或監護人)」(61.8%),其次是「朋友」(50.9%)(表五)。同時,高中學生與父母 (或監護人)、家人和朋友的關係越好,及他們的進修意願越高,他們的就業力亦越高,差不多全部有著顯著正面的關連 (表六)。

總結和建議

A. 青年人的就業力會因應社會的變遷、經濟的轉型、個人的心態而有所變化。因此,「救世軍就業服務」會持續每兩年進行一次大型的全港性高中學生評估,為本港高中學生就業力進行代際研究 (Cohort Study),期望對香港高中學生的就業力轉變,提供具前瞻性的全面數據予政府制訂相關政策、促進教育商界社福合作,提高父母更明白高中子女發展就業力的需要,為青少年由學校生活順利過渡到工作世界提供更適合的政策及配套服務,讓每位青年人都能夠裝備自己的工作能力來改變未來的生活狀況。

B. 首先調查發現,父母是高中學生在生涯規劃上最主要的徵詢對象。高中學生和父母的關係越好,期望越合理,他們整體的就業力亦越好。這結果回應了救世軍的使命宣言:「家庭是孩子活動的中心,建立一個核心身份,進入成人階段。」「救世軍就業服務」將會為家長提供服務,除灌輸他們生涯規劃概念外,亦裝備家長在知識、技巧、態度上如何與子女分享生涯規劃及給予子女合理期望。

C. 另外曾有工作經驗的高中學生,整體較沒有工作經驗的樂觀、有責任感和具備多元思考。「救世軍就業服務」建議政府在社會政策、稅務安排及公共措施等各方面配合,鼓勵商界提供更多工作體驗或實習予高中學生,協助高中學生及早認識工作世界的要求,從而提升他們的就業力。

D. 最後「救世軍就業服務」建議政府在現有教育課程設計層面,加入工作實習的成分,讓老師、家長及學生能擴闊認識和體現工作經驗對就業能力的正面影響,在注意學術成績之餘,亦重視青少年就業能力的發展。教育局亦可鼓勵不同公營及商業機構,為學生提供工作實習的機會。

個案: 中四女生Natalie,人生目標是做一位出色的紋身師

Natalie生長於中產家庭,是就讀第一組別中學的中四文科學生,學業成績中上。現時的人生目標是做一位出色的紋身師,她覺得每一個紋身背後總代表着當事人所重視的價值,而紋身師就能協助他們把這份心願刻在身上。Natalie的父親是食品出入口公司老闆、母親是家庭主婦,父母都十分支持Natalie的決定,因為他們對女兒的生涯規劃抱持開放的態度,支持女兒的決定,亦在過程中給予支持和正確的做人價值觀。

分享:謝淑華老師(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升學及就業輔導主任)

謝老師認為,實際工作經驗對同學是非常有價值的,建議將工作實習或體驗納入高中生必修課程或活動(如設於中四或中五,為期三或五日),而有關活動可於成績表中顯示。謝老師亦同意加強家長教育,讓不同持份者幫助年青人進行生涯規劃。最後,她強調老師在過程中肩負起總結經驗的角色,教育局應增撥資源,減輕升學就業輔導老師的教學負擔,讓他們加強學生輔導,把有關經驗深化。

調查表一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