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香港)提起「蒙特梭利」,很多人会想起儿童教学法,其实这套理论也能应用在认知障碍症长者的服务,而且成效显著!救世军在过去两年间,将「蒙特梭利」的理论及概念引入长者服务,针对轻度至中度认知障碍症长者的兴趣、优点、能力、过往的经验和习惯提供度身订造的训练计划,并按「认知刺激」、「日常生活技巧」、「运动与协调」、「感官」和「社交及文化」共五个范畴,设计出一系列小组活动,以维持和提升长者的认知、心理、社交和身体功能等。有别于传统的非药物认知治疗,「蒙特梭利认知障碍症小组活动」更着重「以人为本」,重视长者参与活动的过程,并强调「无错误学习」,鼓励长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持续尝试,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而透过小组形式,更能推动长者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长者变得更主动及更快乐(参考附件)

救世军去年与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合作,就「蒙特梭利认知障碍症小组活动」的成效进行研究。参与研究的100名长者(年龄介乎67至99岁)分成两组,53人被编排到「蒙特梭利实验组」(实验组)接受八星期的训练计划;47人则为「对照组」,需参与八星期的传统活动,并根据社工评分及照顾者的报告,来观察认知障碍症长者参与活动时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长者在「活动的积极参与度」与「愉快及感兴趣程度」两方面均有正面提升,相比对照组会更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亦显得更快乐,减少易怒情况。

以人为本的「蒙特梭利认知障碍症小组活动」让长者能有意义、有尊严地继续投入生活。救世军长者服务总经理邱绮雯表示:「有认知障碍的长者仍然有个人的兴趣、能力和专长,此小组活动正好让他们有所发挥,肯定自己,让生活过得积极;救世军在未来会继续将『蒙特梭利认知障碍症小组活动』纳入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服务介入手法,致力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

个案分享:

个案一:按长者能力设计活动和角色
患有初中期认知障碍症的王婆婆自得悉患病后,乐于助人的她变得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心和动力。社工进行评估后,发现她的教育水平较高,喜欢帮助别人,以往更经常参与义务工作。掌握王婆婆的兴趣、优点、能力、过往的经验和习惯后,她被邀在活动中充当「助手」角色,协助一起带领组员做简单热身运动,并于部分活动中协助和陪伴认知状况较弱的组员。王婆婆最初担心未能胜任,在社工和家人的鼓励下,她愿意尝试,并逐渐投入活动,更主动帮助和鼓励其他组员;她在活动中重拾笑容,自信心及动力亦大大提升,更向社工和家人表示:「原来有认知障碍症也可以继续帮助别人!」

个案二:促进长者社交
冯伯患有初期认知障碍症,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以往参与中心活动时较少与人互动,投入感不足。经社工评估后,得悉冯伯退休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热爱烹调。掌握冯伯和其他组员的兴趣和过往经验后,社工选取「一家之煮」活动,邀请组员透过餸菜图片,一起设计自己喜爱的餐单。冯伯于活动中显得积极和投入,表现兴奋,主动与组员分享自己喜爱的拿手小菜,更分享以往当大厨的经验及入厨心得。组员纷纷主动向冯伯请教,彼此的互动和交流大大提升,小组气氛非常愉快。冯伯家人表示,冯伯回家更稀有地与家人分享活动过程和参与小组的乐趣,又主动陪伴家人外出买餸。家人指出冯伯对活动的兴趣和投入感大增,亦喜见他在生活上的正面转变。

附件:研究结果数据